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四、結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
                                               釋厚觀

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四、結語

本文從印順導師《印度之佛教》〈自序〉中,舉出菩薩真精神可學之處有三:1、「忘己為人」,2、「盡其在我」,3、「任重致遠」。筆者試著找尋此思想的來源,得知多與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十住毘婆沙論》等思想相合。

(一)三乘同入無餘涅槃而發菩提心,其精神為「忘己為 人」。
雖然《法華經》、《楞伽經》等部分經論認為二乘的涅槃如化城或醉三昧酒一樣,但《般若經》與《大智度論》都承認二乘所得的也是真正的涅槃。雖然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等三乘都是共入無餘涅槃,雖然同樣得解脫,但菩薩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而發大菩提心,重於慈悲利他,於利他中完成己利。

(二)抑他力為卑怯,「自力不由他」,其精神為「盡其在我」。
本文引《大智度論》、《十住毘婆沙論》中,有關「佛力加持」、「易行道」、「聞佛名得道」與「果報迴向」等幾個例子,發現龍樹的解釋非常合乎緣起,很明顯地看出龍樹菩薩有淡化他力的傾向。雖然中國有些古德引用《十住毘婆沙論》極力讚揚「易行道法門」,但印順導師從《大智度論》、《十住毘婆沙論》原文中,發掘龍樹的真意,其實是抑他力為卑怯的!由此不難看出導師所讚歎的,正是此「自力不由他」、「盡其在我」的菩薩精神!

(三)三阿僧祇劫有限有量,其精神為「任重致遠」。
要經歷多少時間才能成佛,經論中有許多不同的說法。說一切有部論師主張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但《大智度論》反對「以有限量心來論菩薩道」。《大智度論》引《大品般若經》,讚歎菩薩代無量眾生受三惡道苦,無量阿僧祇劫度眾生,直到所有眾生入無餘涅槃之後,菩薩才自種善根,經無量百千億阿僧祇劫方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這樣的發心,真是「任重而道遠」!
龍樹論之所以值得印順導師如此讚歎,主要是龍樹菩薩之立論,深觀、廣行並重,能夠淡去神化他力的色彩,不違背緣起,又能調和「佛法」解脫道與「大乘佛法」菩薩道之對立,直探釋尊菩薩道之本懷。

此外,從龍樹所處的時代背景與龍樹論所呈現的風格,也發現印順導師在若干方面與龍樹菩薩非常類似。茲列舉數則如下:

(一)所處的時代背景
1、龍樹所處的時代,佛教內部部派異說紛紜,又有各類大乘經的傳出,還要面對印度的神教。龍樹處在這樣複雜的環境裡,卻很巧妙地以四悉檀加以抉擇、貫通。
2、印順導師現今所處的時代,漢傳、南傳、藏傳佛教並傳,所面對的雖不是印度的神教,但面對著道教與耶教,思想環境同樣地複雜。導師不但巧妙地運用四悉檀來貫攝一切佛法與外教,更留意到「佛教史」的根源與流變。導師「人間佛教」的提出,不是基於某一經或某一論的思想,而是記取佛教興衰的教訓,於窮究阿含、部派、大乘三系之後所得的結論。

(二)弘化各地,影響深遠
1、龍樹菩薩生於南印度,又到北方修學,所以龍樹論有綜貫南北的特色,且弘化影響遍及全印度。
2、印順導師生於大陸浙江,但到閩南修學,也在四川因與法尊法師之接觸而深刻了解西藏佛教之特色,又來到台灣,且至南洋弘法,特別是對華文地區的佛教影響深遠。

(三)思想博通,兼具經師與論師之特性
1、從龍樹菩薩的《中論》中,可發現龍樹是位「辯才無礙的論師」;但在《大智度論》中,我們卻也可以看到許多生動的故事,對於眾生循循善誘,兼具「經師隨機方便而貫通」的特長。
2、印順導師於《中觀今論》等論著中,立論嚴謹,條理清晰;而在《妙雲集》下編之一般開示中,我們又可看到導師清新流暢的文筆,感受到導師善於誘導眾生向學佛道的熱誠。印順導師與龍樹菩薩,同樣地都兼具經師與論師之特性,一切論議都是與修持相關聯的。

(四)立基於緣起性空的深觀,弘揚菩薩的廣大行
1、龍樹菩薩著《中論》,以緣起性空破除種種邪執;作《大智度論》、《十住毘婆沙論》,讚歎菩薩精神的偉大,弘闡菩薩的廣大行。
2、印順導師著有《中觀論頌講記》、《中觀今論》、《空之探究》等闡揚般若性空之外,於《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等諸多著作中,對菩薩廣大行的闡揚亦不遺餘力。特別是《佛在人間》與《學佛三要》〈自利與利他〉等篇章,對於急求自證的偏失多所導正,非常值得參考。
讀過《中論》的人都知道,《中論》的論理、論法深奧難解,若不藉助良好的註解書,不易正確地得其旨趣。今日,幸好有印順導師以現代語體文精闢的解說,讓我們得以略窺中觀之門。我們何其有幸,能遇上難得一見的明師,如果導師沒有出世,今日的漢語系佛教史恐怕也將改寫。試想,處在中國傳統佛教的思潮下,如果沒有印順導師大力地闡揚龍樹之深觀與廣行,當今又有多少人能一探龍樹論之堂奧?
相傳龍樹菩薩在世的時代,約為西元150250年,真是位百歲高壽的論師。而印順導師生於西元1906年,如今將屆百歲嵩壽,兩位可以說都是悲智兼具的宗師,而從歷史長河及時代意義來看,或可謂古今雙璧相互輝映啊!祈望導師憫念後學眾生,續住世間,為佛法明燈,不斷地引導著我們。並願以此拙文呈獻印公導師,藉此表達對導師崇仰及感恩之意,也乞請導師能予以慈悲斧正。

  


【參考書目】

一、原典
1、《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8冊。
2、《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8冊。
3、《大品般若經》,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8冊。
4、《妙法蓮華經》,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9冊。
5、《大方廣佛華嚴經》,唐.實叉難陀譯,大正藏第10冊。
6、《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劉宋.求那跋陀羅譯,大正藏第16冊。
7、《大智度論》,龍樹菩薩造,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25冊。
8、《十住毘婆沙論》,龍樹菩薩造,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26冊。
9、《中論》,龍樹菩薩造,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30冊。
10、《菩提資糧論》龍樹本,自在比丘釋,隋.達磨笈多譯,大正藏第32冊。
11、《鳩摩羅什法師大義》(《大乘大義章》),東晉.慧遠問,羅什答,大正藏第45冊。

二、印順導師著作
1、《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新竹,正聞出版社,19815月。
2、《學佛三要》,新竹,正聞出版社,19817月。
3、《空之探究》,新竹,正聞出版社,19857月。
4、《印度之佛教》,新竹,正聞出版社,198510月重版。
5、《印度佛教思想史》,新竹,正聞出版社,19884月。
6、《華雨集.第二冊》《方便之道》,新竹,正聞出版社,19934月。
7、《華雨集.第四冊》(《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法海探珍》),新竹,正聞出版社,19934月。
8、《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台北,東宗出版社,19928月初版,19935月增訂本。
9、《成佛之道》(增注本),新竹,正聞出版社,19946月。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惠敏法師.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目次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二、戒的定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三、戒的種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四、初期大乘佛教的戒學──十善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五、龍樹戒學的立場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二、十善道是凡夫及二乘與大乘共學的法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三、以十善道為尸羅波羅蜜的理由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四、持戒與破戒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五、在家菩薩與出家菩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六、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二、般若波羅蜜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三、方便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結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二、「般若波羅蜜」之語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三、何謂般若波羅蜜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四、緣起﹑空﹑假名﹑中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五、如何得般若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六、菩薩的般若與二乘的般若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七、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二、龍樹所處的時代及其論著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三、龍樹的菩薩精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二、解脫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三、菩薩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四、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二、印順導師對佛教史之分期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三、依四悉檀說明「中期佛教」之重點開展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四、中期佛教之義解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五、中期佛教之修行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六、「梵化之機應慎」之意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七、結論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三、龍樹的菩薩精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
                                               釋厚觀

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三、龍樹的菩薩精神


(一)三乘同入無餘涅槃而發菩提心,其精神為「忘己為人」

(二)抑他力為卑怯,「自力不由他」,其精神為「盡其在我」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惠敏法師.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目次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二、戒的定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三、戒的種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四、初期大乘佛教的戒學──十善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五、龍樹戒學的立場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二、十善道是凡夫及二乘與大乘共學的法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三、以十善道為尸羅波羅蜜的理由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四、持戒與破戒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五、在家菩薩與出家菩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六、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二、般若波羅蜜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三、方便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結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二、「般若波羅蜜」之語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三、何謂般若波羅蜜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四、緣起﹑空﹑假名﹑中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五、如何得般若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六、菩薩的般若與二乘的般若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七、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二、龍樹所處的時代及其論著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四、結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二、解脫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三、菩薩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四、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二、印順導師對佛教史之分期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三、依四悉檀說明「中期佛教」之重點開展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四、中期佛教之義解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五、中期佛教之修行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六、「梵化之機應慎」之意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七、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