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福慧隨身書》No.006 信心及其修學(五)

信心及其修學                                                   
印順導師著 
正常道與方便道
 
         從發起正信而修學成就,是正信的最初修學,這又有兩類的進修法:
         (一)、正常道的修習信心:正信(正信必有正願),聲聞法中是「出離心」,大乘法中是「菩提心」。
         修學大乘信心的一般方法,如《起信論》說的信佛、信法、信僧,又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止觀去助成。這可見,自利利他的大乘信願,要從事行與理行的修習中來完成。換言之,信心並非孤立的,而是與種種功德相應的,依種種功德的進修而助成的。
         然經論所說的菩提心,般若道中有三階:初是願菩提心,其次是行菩提心,後是證(智)菩提心。前二者,也名世俗菩提心;後一也名勝義菩提心。如說菩提心是離言絕相的,是約勝義菩提心說。如說菩提心為慈悲所成就,那是約行菩提心說。初學大乘信願,是約願菩提心說,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信願。
         初學者,對於佛(菩薩)的無邊功德,一切眾生的無邊苦迫,佛法濟世的真實利益,發菩提心的種種功德,應該多多聽聞,多多思維。這對於大乘信願的策發,最為有力。如大乘的信願勃發,應受菩薩戒,這就是願菩提心,為法身種子。菩提心,是菩薩的唯一根本大戒。受戒就是立願;依戒修學,就能漸次進修,達到大乘正信的成就。
        (二)、方便道的修習信心:這是信增上菩薩的修學法。由於「初學是法(大乘),其心怯弱」,所以特重仰信,依佛力的加被而修習。龍樹說:這是以信(願)精進為門而入佛法的,也就是樂集佛功德,而往生淨土的易行道。
         說得最圓滿的,要算《普賢行願品》的十大行願。這因為佛是無上菩提的圓滿實證者,所以將信願集中於佛寶而修。十大行願中,()、禮敬諸佛,()、稱歎如來:是佛弟子見佛所應行的禮儀。()、廣修供養:是見佛修福的正行。()、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從梵王請佛說法,與阿難不請佛住世而來。這都本於釋迦佛的常法,而引申於一切佛。()、懺悔業障:如《決定毘尼經》的稱念佛名的懺法。大乘通於在家出家,所以不用僧伽的作法懺,專重於佛前的懺悔。()、隨喜功德,()、普皆回向:這是大乘法所特別重視的。 ()、隨順佛學:即依佛的因行果行而隨順修學。()、恒順眾生:是增長悲心。
       這十大行願,有三大特點:
       ()、佛佛平等,所以從一佛(毘盧遮那)而通一切佛,盡虛空,遍法界,而不是局限於一時一地一佛的。
       ()、重於觀念,不但懺悔,隨喜,回向,由於心念而修;就是禮佛,供養,讚佛等,也唯由心念。如說:「深心信解,如對目前」;「起深信解,現前知見」。這是心中「念佛」的易行道,成就即是念佛三昧。
       ()、這是專依佛陀果德(攝法僧功德)而起仰信的,一切依佛德而引發。如隨順眾生的悲心,因為:「若能隨順眾生,即能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而為體故」。這與上帝愛世人,所以我也要愛人的理論相近,這是偏重於仰信的緣故。
       信增上菩薩,信願集中於佛,念念不忘佛,能隨願往生極樂世界。但由信願觀念,所以是易行道。然心心念於如來功德,念念常隨佛學,念念恒順眾生,如信願增長,也自然能引發為法為人的悲行智行。
         龍樹說修易行道的,能「福力增長,心地調柔。……信諸佛清淨第一功德已,愍傷眾生」,修行六波羅蜜。所以,這雖是易行道,是信增上菩薩學法,而印度的大乘行者,都日夜六時的在禮佛時修此懺悔、隨喜、勸請、回向。不過智增悲增的菩薩,重心在悲行與智行而已。
(《學佛三要》 頁八三九四)


 《福慧隨身書》No.006 信心及其修學    一、信心的必要  

 《福慧隨身書》No.006 信心及其修學    二、正信與迷信  

 《福慧隨身書》No.006 信心及其修學    三、順信與淨信  

 《福慧隨身書》No.006 信心及其修學    四、信忍、信求與證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