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厚觀
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二、十善道是凡夫及二乘與大乘共學的法門
《雜阿含》卷28(791經)云:
有邪、有邪道;有正、有正道。何等為邪?謂:地獄、畜生、餓鬼。何等為邪道?謂:殺、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恚、邪見。何等為正?謂:人、天、涅槃。何等為正道?謂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無貪、無恚、正見。[1]
由本文得知:如果行十不善道,將墮三惡道;如果能行十善道,則能得人、天乃至得涅槃。又此經中說到了「不邪婬」,有的人就認為「十善道」不通出家眾,僅是適用於在家眾的法門。但是我們發現到《中阿含》卷3(16經)「伽藍經」中提到了「離非梵行」與「離欲、斷婬」的字句。[2]而且《集異門足論》卷6云:
三清淨者……身清淨云何?答:離害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復次,離害生命、離不與取、離非梵行。[3]
在十善道中,有關婬戒的部份分成兩類,也就是在家眾行的十善道應守「離欲邪行」(不邪婬),而出家眾修的十善道則是「離非梵行」(不婬),因此「十善道」其實是在家、出家共通的法門,而且沒有男女老少的差別,隨著修行者的發心善巧,所得的果報可通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甚至可達到佛。如鳩摩羅什譯的《十住經》卷1云:
行十善道因緣故,則生人處,乃至有頂處生。又是十善道,與智慧和合修行……大悲心薄,從他聞法,至聲聞乘。復有人行是十善道,不從他聞,自然得知,不能具足大悲方便,而能深入眾因緣法,至辟支佛乘。復有人行是十善道,……於眾生中起大慈悲,有方便力……清淨菩薩諸地故,……能深廣大行。又能清淨行是十善道,……乃至具足一切種智,集諸佛法。[4]
由此可知,十善道適用的範圍很廣,不但通凡夫(人、天)、二乘(聲聞、緣覺)、也通大乘(菩薩、佛)。那麼,怎麼樣才是大乘菩薩的十善道?《大品般若經》卷5〈問乘品(摩訶衍品)第十八〉云:
云何名尸羅波羅蜜?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以應薩婆若心,自行十善道,亦教他行十善道,以無所得故,是名菩薩摩訶薩尸羅波羅蜜。[5]
因此,並非持守十善道就算是菩薩的尸羅波羅蜜。菩薩戒應有菩薩戒的特色:1. 要與薩婆若心相應:也就是立志要上求佛道,常不捨菩提心。2.要自行十善道,亦要教他行十善道:也就是要與大悲心相應,自利又利他。3.要以無所得為方便:也就是要具有般若空慧,不能見持戒者而起染心,也不能見破戒者而起瞋慢心,否則容易另起造罪因緣。這三者:1.菩提願,2.大悲心,3.性空慧,可說是「學佛三要」了。
[1] 《雜阿含》卷28(791經)(大正2,205a11-17)
[2] 《中阿含》卷3(16經)「伽藍經」(大正1,438c29-439b22)
[3] 《集異門足論》卷6(大正26,390a15-17)
[4] 《十住經》卷1(大正10,504c24-505a6)
[5] 《大品般若經》卷5〈問乘品(摩訶衍品)第十八〉(大正8,250a13-16)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惠敏法師.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自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目次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二、戒的定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三、戒的種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四、初期大乘佛教的戒學──十善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五、龍樹戒學的立場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六、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三、以十善道為尸羅波羅蜜的理由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四、持戒與破戒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五、在家菩薩與出家菩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六、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参、《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参、《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二、般若波羅蜜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参、《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三、方便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参、《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四、結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二、「般若波羅蜜」之語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三、何謂般若波羅蜜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四、緣起﹑空﹑假名﹑中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五、如何得般若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六、菩薩的般若與二乘的般若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七、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二、龍樹所處的時代及其論著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三、龍樹的菩薩精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四、結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二、解脫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三、菩薩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四、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二、印順導師對佛教史之分期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三、依四悉檀說明「中期佛教」之重點開展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四、中期佛教之義解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五、中期佛教之修行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六、「梵化之機應慎」之意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七、結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