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五、如何得般若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
                                               釋厚觀

《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五、如何得般若

《大智度論》18(大正25190c19-191a9)云:
諸佛及菩薩    聲聞辟支佛
解脫涅槃道    皆從般若得……
是四大人,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
由此文可知,共二乘的解脫道與大乘的菩提道,皆是由般若波羅蜜而得的;那麼應該如何修學才能證得般若呢?
由於眾生的根機利鈍不同;根基互異,有的從信願門入,有的從智慧精進門入,有的從悲門入;因此如何才能證得般若波羅蜜,經論有許多不同的描述,在此無暇一一列舉,僅能舉幾個例子略作說明。
上述的緣起、空、假名、中道觀可得般若波羅蜜以外,《大智度論》卷18(大正25196a10-b1)說:
問曰:已知般若體相是無相、無得法,行者云何能得是法?
答曰:佛以方便說法,行者如所說行則得。……初發心菩薩,若從佛聞、若從弟子聞、若從經中聞,一切法畢竟空,無有決定性可取可著,第一實法滅諸戲論。涅槃相是最安穩,我欲度脫一切眾生,云何獨取涅槃?我今福德、智慧、神通力未具足故,不能引導眾生,當具足是諸因緣,行布施等五波羅蜜。財施……法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禪是般若波羅蜜依止處,依是禪,般若波羅蜜自然而生。
初發心菩薩欲學般若,應先從佛、佛弟子、經典中聞法;其次應發菩提心,發願度脫眾生,不應獨自取證涅槃;欲度眾生,應具福德、智慧、神通力等資糧,故菩薩當行五度,最後以禪定為依而生般若波羅蜜。
這裡提到聞法、發心、如佛所說修行五度而得般若,似乎有次第的意味。但《大智度論》卷18 (大正25196b20-c29)又說:
問曰:要行五波羅蜜,然後行般若波羅蜜;亦有行一二得般若波羅蜜耶?
答曰:諸波羅蜜有二種:一者、一波羅蜜中相應隨行具諸波羅蜜;二者、隨時別行波羅蜜。……
相應隨行者,一波羅蜜中具五波羅蜜,是不離五波羅蜜,得般若波羅蜜。
隨時得名者,或因一因二,得般若波羅蜜。若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布施,是時求布施相不一不異,非常非無常,非有非無等,……因布施實相,解一切法亦如是,是名因布施得般若波羅蜜。……行尸羅波羅蜜,得般若波羅蜜。……法忍相應慧,是般若波羅蜜。……精進能生般若波羅。……以是智慧,依禪定一心,觀諸法實相,是名禪定中生般若波羅蜜。
依釋論解說,波羅蜜有「相應隨行」及「隨時別行」二種。依「相應隨行」義,般若波羅蜜中具足布施等五度,是不離五波羅蜜而得般若波羅蜜。
如依「隨時別行」義的話,則是六度差別行,修布施乃至修禪定之任何一度,只要能通達諸法實相,不執著施者、受者、所施物;不分別持戒者、犯戒者,不起愛憎,……皆可得般若波羅蜜。
又《大智度論》卷18 (大正25196c29-197a4)中云
或有離五波羅蜜,但聞、讀誦、思惟、籌量通達諸法實相,是方便智中生般若波羅蜜。
或從二、或三、四波羅蜜生般若波羅蜜。如聞說一諦而成道果,或聞二、三、四諦而得道果。
由此文可知,不一定是修一波羅蜜而得般若波羅蜜的;也有修二、三、四波羅蜜而得般若波羅蜜的;更有不修五波羅蜜,而是直接聽聞、讀誦、如理思惟而通達諸法實相的,《大智度論》稱此為「方便智」中生般若波羅蜜。
《大智度論》卷18 (大正25197a12-b2)云:
復次,菩薩不行一切法,不得一切法故,得般若波羅蜜。……得諸法實相,以無所得為得。……從本已來常自無所得,是故不應問行幾波羅蜜得般若波羅蜜。諸佛憐愍眾生,隨俗故說行,非第一義。
般若實相無相,本來無智亦無得;所謂「得」般若波羅蜜,依第一義諦來說,是「不行一切法,不得一切法;以無所得為得般若波羅蜜」。而佛憐愍眾生,隨世俗諦而說有「相應隨行」(六度相攝行)的般若波羅蜜,有「隨時別行」(六度差別行)得般若波羅蜜;其實第一義中是無所謂「得」與「不得」的。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惠敏法師.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目次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二、戒的定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三、戒的種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四、初期大乘佛教的戒學──十善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五、龍樹戒學的立場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二、十善道是凡夫及二乘與大乘共學的法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三、以十善道為尸羅波羅蜜的理由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四、持戒與破戒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五、在家菩薩與出家菩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六、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二、般若波羅蜜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三、方便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結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二、「般若波羅蜜」之語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三、何謂般若波羅蜜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四、緣起﹑空﹑假名﹑中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六、菩薩的般若與二乘的般若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七、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二、龍樹所處的時代及其論著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三、龍樹的菩薩精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四、結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二、解脫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三、菩薩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四、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二、印順導師對佛教史之分期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三、依四悉檀說明「中期佛教」之重點開展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四、中期佛教之義解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五、中期佛教之修行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六、「梵化之機應慎」之意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七、結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