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厚觀
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六、「梵化之機應慎」之意義
中期佛教(初期大乘佛教)的解行是印順導師所推崇而欲加宏闡的,但是同時,導師也在《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中說到初期大乘佛教發展中的「梵化之機應慎」。所謂梵,狹義的說就是初禪,梵天。廣義的梵包括四禪。導師以為:「梵化,應改為天化,也就是低級天的鬼神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展呢?根據導師的研究,那是因為佛法由根本佛教發展而進入初期大乘,佛弟子對佛的永恆懷念,使得理想化、信仰的成分加深,自然地與印度神教多了一份共同性,因而佛教發展至此也有了天化的傾向。[1]天化的佛教有哪些特徵呢?導師提出以下幾點,值得後學加以注意,審慎抉擇。
(一)重天神而輕人間
依據導師的考證研究,早期「佛法」時期,佛弟子對於梵天、帝釋、四大王眾天的鬼神是不信敬,不禮拜的。諸天原是恭敬、讚歎與歸依佛與佛弟子的,並自動表示護法的虔誠。雖說天上也有聖者,但都不及人間的阿羅漢。[2]
「大乘佛法」興起,由於《本生》中,菩薩有天神、畜生身的,所以有天菩薩在大乘經中出現。有些初期大乘經典所描述的佛、菩薩,有了與印度天神合化的現象。[3]許多魔王、龍王、夜叉王、緊那羅王等低級天神,都以大菩薩的姿態出現大乘經中,卻凌駕人間的聖者,大有人間修行,不如鬼神──天的意趣。導師評論:「這表示了重天神而輕人間的心聲,是值得人間佛弟子注意的!」[4]導師特別強調:「佛與人間弟子,勝過了天神,是佛法的根本立場。」[5]對菩薩行者而言,人間勝過諸天,確立人間佛教的正信、正行,是導師想要予以闡發的。
(二)神教的他力護持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說:
神教的咒術等,也出現於大乘經中,主要是為了護法。但為了護持佛法,誦咒來求護持,這與「佛法」中自動的來護法不同,而有祈求的意義。神教的他力護持,在佛法中發展起來。[6]
導師認為:神教的咒術,本來是「佛法」所禁止的,後來漸漸滲入大乘經中,漸漸與神教的他力護持合流了。[7]
導師在論述龍樹所闡揚的菩薩真精神中提到:菩薩應該是「抑他力為卑怯,自力不由他,其精神為盡其在我」,由「自力不由他」而轉為「他力護持」,是中期佛教天化的另一特徵,也是應該審慎注意的。
(三)忘失人間大乘正行
初期大乘菩薩行的心要是信願、慈悲與智慧三者並行方能圓滿,其行門原是六度萬行,其菩薩精神原是忘己為人、盡其在我與任重致遠。但「念佛」、「念法」法門的流行,有的只是一味希求往生他方淨土,卻忘了利益眾生、廣集福德智慧資糧;有的則是祈求消災,治病,延壽等現生利益。導師這樣評論:「大乘佛法普及了,而信行卻更低級了!」[8]菩薩行者不應忘失人間大乘正行,這是導師所要提醒我們的。
最後導師於《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中說:
「初期大乘」的神化部分,如看作《長阿含經》那樣,是「世界悉檀」、「吉祥悅意」,那大可作會心的微笑。如受到「方便」法門功德無邊(佛經的常例,越是方便,越是功德不可思議)的眩惑,順著世俗心而發展,那是會迷失「佛出人間」,人間大乘正行而流入歧途的。[9]
「世界悉檀」是為便於佛法宏傳,因時因地,適應俗情,方便誘導眾生向佛道,不應將方便誤以為是究竟。「初期大乘」的神話部分亦應作如是觀。從初期大乘經論的抉擇當中,導師提醒我們:不要被方便法門所強調的功德無邊所眩惑,佛出人間,應行人間正行才是正途。[10]
[1] 參見《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華雨集》,第四冊,p.41。
[2] 參見印順導師《方便之道》,《華雨集》,第二冊,p.101-p.104。
[3] 參見《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華雨集》,第四冊,p.41。《印度佛教思想史》,p.115-p.116。《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p.465-p.474:「文殊師利‧普賢‧毘盧遮那」。
[4] 參見《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華雨集》,第四冊,p.41。
[5] 參見《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華雨集》,第四冊,p.27。
[6] 參見《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華雨集》,第四冊,p.41。
[7] 參見《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華雨集》,第四冊,p.26;p.41。
[8] 參見《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華雨集》,第四冊,p.42。
[9] 參見《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華雨集》,第四冊,p.42。
[10] 參見《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華雨集》,第四冊,p.42。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惠敏法師.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自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目次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二、戒的定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三、戒的種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四、初期大乘佛教的戒學──十善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五、龍樹戒學的立場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六、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二、十善道是凡夫及二乘與大乘共學的法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三、以十善道為尸羅波羅蜜的理由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四、持戒與破戒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五、在家菩薩與出家菩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六、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参、《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参、《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二、般若波羅蜜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参、《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三、方便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参、《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四、結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二、「般若波羅蜜」之語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三、何謂般若波羅蜜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四、緣起﹑空﹑假名﹑中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五、如何得般若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六、菩薩的般若與二乘的般若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七、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二、龍樹所處的時代及其論著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三、龍樹的菩薩精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四、結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二、解脫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三、菩薩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四、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二、印順導師對佛教史之分期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三、依四悉檀說明「中期佛教」之重點開展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四、中期佛教之義解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五、中期佛教之修行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七、結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