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福慧隨身書》No.009 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貳)、九華山之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                                                   
印順導師著 

九華山之地藏菩薩

中國有四大名山,即四位大菩薩的應化道場。五臺山文殊菩薩,峨眉山普賢菩薩,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九華山地藏菩薩。此四大名山,有許多寺院,幾乎全以本山的菩薩為中心,如五臺山寺院,皆供文殊菩薩;普陀山寺院,皆供觀音菩薩為本尊等。這樣,四大名山即為四大菩薩的應化道場,也就成為全國佛教徒朝拜的聖地。
 九華山在安徽的青陽縣,本名九子山,唐李白至九子山時,見九峰如華,後來因之又名九華山。唐代的中國佛教,正如日麗中天,東傳至日本、韓國,日、韓等國有不少僧人來中國求法,或學儒學、政治等。
 那時韓國分為三個國家,即新羅、高句麗、百濟。有新羅王子發心出家,名地藏比丘,於唐太宗貞觀四年,來中國參學。最初隨處參訪,遊化數年,後至南中國的安徽省九華山,見深山中有盆地,即於此山結廬苦修。
 不知過了若干年,為地方士紳諸葛節遊山時所發現。見此一和尚,住的是石洞茅蓬,破鍋殘粒中滲有一些白土,生活異常清苦。詢知是新羅王子,遠來中國求法,諸葛長者深感未盡地主之誼,於是發心提倡,為地藏比丘修建寺院。
 九華山主姓閔,家財甚富。建寺必得請閔公布施山地,閔公對地藏比丘也非常敬仰,問他要多少地,地藏答道:「一袈裟所覆蓋地足矣。」時地藏以神通力,袈裟一披,蓋盡九華,於是閔公將整個九華山地,全部布施供養。閔公為地藏護法,其子也隨地藏比丘出家,法名道明,為地藏的侍者。現在所見的地藏菩薩像,兩旁有一老者及少年比丘,即閔公父子。
 寺院建成後,各方來參學者甚眾,新羅國也有不少人來親近供養。九華山高且深,寺眾增多,生活即發生問題,煮飯還要滲拌白土(此土色白而細膩,俗稱觀音土),其清苦可想而知,故當時稱之為「枯槁眾」。寺中大眾只是一心為求佛法,而完全放棄了物質享受的要求。
 地藏比丘及大眾在九華山的影響甚大,後來新羅國王得悉,即派人送糧食供養。地藏比丘一直領導此精進苦行的道場,至唐開元廿六年七月三十日涅槃,世壽九十九歲。大家都直覺到:地藏比丘實為地藏菩薩的化身,是地藏菩薩來中國的應化,所以大家稱之為地藏菩薩,而九華山即成為地藏菩薩應化的道場,成為中國四大名山之一了。特別是每年七月三十日,九華山香火尤其鼎盛。地藏菩薩自有他特殊的因緣感應,才能得到民間一致的信仰。




《福慧隨身書》No.009 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 (前言)  
《福慧隨身書》No.009 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  (壹)、中國僧俗的崇敬  
《福慧隨身書》No.009 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  (叁)、地藏菩薩之名德  
《福慧隨身書》No.009 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  (肆)、地藏菩薩之特德  
《福慧隨身書》No.009 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  (伍)、救度眾生不墮地獄  
《福慧隨身書》No.009 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  (陸)、臨墮、已墮者之拔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