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二、「般若波羅蜜」之語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
                                               釋厚觀

《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二、「般若波羅蜜」之語意

      「般若波羅蜜」是梵語prajñāpāramitā的音譯。「般若」是智慧;「波羅蜜」則隨著對語源不同的看法,而有「最高、完成(parama→pārami+tā)」及「到彼岸(pāram+i+tā)」等兩種不同的解釋[1]。依前者而言,般若波羅蜜是「最高的智慧」,或是「智慧的完成」;依後者而言,則是「到達智慧的彼岸」或「用智慧到彼岸」。如《大智度論》卷43(大正25370b21-24)云:
      何以故名般若波羅蜜者,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諸智慧中最為第一、無上、無比、無等,更無勝者,窮盡到邊。如一切眾生中,佛為第一。
又《大智度論》卷18(大正25191a4-7云:
   般若言慧,波羅蜜言到彼岸,以其能到智慧大海彼岸。到諸一切智慧邊,窮盡其極故,名到彼岸
 有些學者根據古典文法學的解釋,認為「波羅蜜」譯為「到彼岸」是錯誤的,應譯為「完成、最高、第一」才對。但是我們從《般若經》本身的解釋,卻發現「波羅蜜」一詞同時包含了parama(第一,究竟)與pāram(彼岸)二義。如《大品般若》卷21(大正8376a25-29)云:
   般若波羅蜜,以何義故名般若波羅蜜?佛言:得第一parama-pāramitā,一切法到彼岸,以是義故,名般若波羅蜜。復次,須菩提,諸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用是般若波羅蜜得度彼岸pāraṃ-gata,以是義故,名般若波羅蜜
不只鳩摩羅什的翻譯如此,梵本《二萬五千頌般若》[2]與玄奘譯的《大般若經》[3]亦然。
   《般若經》著重於菩薩行的闡揚,不是重在佛果功德之說明;所以《大品般若》的釋論──《大智度論》卷18(大正25190a20-24如是說:
佛所得智慧是實波羅蜜,因是波羅蜜故,菩薩所行亦名波羅蜜,因中說果故。是般若波羅蜜在佛心中變名為一切種智。菩薩行智慧求度彼岸故名波羅蜜,佛已度彼岸故,名一切種智。
        佛陀智慧已經圓滿,已到智慧邊(窮盡極致),真正能夠稱為般若波羅蜜(智慧的完成,已到智慧邊)的,那非佛陀莫屬了。但《大智度論》重於菩薩修行的過程,因中說果故,特別把菩薩求度彼岸的智慧稱為「般若波羅蜜」,而將已到彼岸的佛智慧稱為「一切種智」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4]



[1] 參閱Saigusa Mitsuyoshi (三枝充惪)196960-88;〔1981140-152
[2] PvP.V〕,木村高尉〔1992〕,1271.12-18
[3]《大般若經》「二分」卷463 (大正7338b)
[4]《大智度論》卷11 (大正25139c7-10);卷18 (190a21-22);卷43 (371a4-5);卷58 (471b6-9);卷72 (563c9-11)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惠敏法師.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目次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二、戒的定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三、戒的種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四、初期大乘佛教的戒學──十善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五、龍樹戒學的立場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二、十善道是凡夫及二乘與大乘共學的法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三、以十善道為尸羅波羅蜜的理由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四、持戒與破戒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五、在家菩薩與出家菩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六、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二、般若波羅蜜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三、方便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結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三、何謂般若波羅蜜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四、緣起﹑空﹑假名﹑中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五、如何得般若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六、菩薩的般若與二乘的般若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七、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二、龍樹所處的時代及其論著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三、龍樹的菩薩精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四、結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二、解脫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三、菩薩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四、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二、印順導師對佛教史之分期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三、依四悉檀說明「中期佛教」之重點開展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四、中期佛教之義解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五、中期佛教之修行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六、「梵化之機應慎」之意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七、結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