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厚觀
自序
筆者於1975年大學二年級時第一次接觸《大智度論》,讀到論中生動的故事、巧妙的譬喻時,心中有著無比的感動與喜悅,對於龍樹菩薩的智慧更是景仰與讚歎!可惜,當時公開講授《大智度論》的善知識不多,自己對阿毘達磨的教義又尚未深入,以致於遇到深奧的義理時,經常無法領會,又不知向誰請益,因而閱讀數度中輟。直到1982年就讀中華佛學研究所時,才在授課老師陳榮波教授的帶領下,以半年的時間,將100卷的《大智度論》全部瀏覽過一遍,當時雖然沒時間詳細研討,但卻因此視野大開、法喜充滿!此後筆者即下定決心要以《大智度論》作為研究主題,因而與《大智度論》結下不解之緣。
1997年筆者從日本留學回國,即在福嚴佛學院任教,先後開過三次《大智度論》的課程:第一次是1997年9月至1998年6月,主要以菩薩觀與六波羅蜜為主;第二次是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主要是以共聲聞的三十七道品、三解脫門,及佛的十八不共法、淨佛國土為主題;第三次則是2004年9月至2006年6月,每週皆以4至5小時的時間,於兩年內將100卷的《大智度論》全部上完,經過這次課程的研討,對菩薩道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在福嚴佛學院院長任期即將屆滿之際,多位學友建議筆者將發表過的文章結集成書,但筆者覺得早年所寫的文章還不是很成熟,加上這幾年忙於佛學院院務、教學,以及發行《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光碟等印順文教基金會的業務,未能有完整的時間集中思考寫作。本來寒暑假應該有較充裕的時間,但為了提昇同學論文寫作能力,筆者全力放在仔細批改論文,而當批改完同學的論文時,差不多也要開學了。因此說要結集成書,總是覺得非常慚愧而不敢答應。但熱心的學友們還是不斷地勸進,建議選幾篇《大智度論》的相關論文結集成冊,他們願意幫忙排版、校對,甚至還贊助印刷經費;學友們的盛情實在令人感動,也就答應下來了。
本書收錄了七篇《大智度論》的相關論文,題名為《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前兩篇與戒律有關:第一篇是〈《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提到「戒、律儀、學處、波羅提木叉、律」等語詞,雖然都是戒律的同義語,但其概念內容多少有些不同。另外也討論到「戒」與「罪」的關連性,一般或許認為「戒」制得重的話,所得的「罪報」也是比較重的;但是《大智度論》中卻提到「戒輕罪重」、「戒重罪輕」的觀念,值得深思。第二篇是〈《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探討初期大乘經典為何以「十善道」為菩薩戒的主要內容?只有持守十善道能達到戒的圓滿嗎?十善道具有什麼特色?要具備哪些條件才可以稱為菩薩的尸羅波羅蜜?
第三、四篇則與「般若波羅蜜」有關。其中,〈《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發表於《法光》雜誌,因為是單張的月刊,受限於篇幅,無法詳加論述。文中,筆者大略提到「方便」一詞的原意是:向著某一目標前進,在這過程之中,所運用的一切方法都可以稱為「方便」。因此得禪定或證得聖果之前的加行,稱之為「前方便」;而菩薩修學「般若道」證悟實相之後,繼續莊嚴佛土、成熟眾生,則稱為「方便道」。由此可知,「方便」一詞有多義,有淺有深,有的內涵是強調智慧,有得則強調慈悲,需視前後文才能判斷。另一篇〈《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是為印公導師九秩嵩壽而寫的祝壽文章,討論般若波羅蜜與緣起、空、假名、中道之關係,並探討大乘菩薩之般若波羅蜜與二乘般若之異同,以及如何得般若波羅蜜等論題。
此外,有兩篇是為祝賀印公導師百歲嵩壽而寫的文章,一是〈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刊登於福嚴佛學院發行的《印順導師百歲嵩壽祝壽文集》。此文題目雖名為〈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但其實也是《大智度論》中所描繪菩薩的偉大精神。如印公導師於《印度之佛教》〈自序〉(p.6- p.7)中云:
印度之佛教,自以釋尊之本教為淳樸、深簡、平實。然適應時代之聲聞行,無以應世求,應學釋尊本行之菩薩道。中期佛教之緣起性空(即緣起無我之深化),雖已啟梵化之機,而意象多允當。龍樹集其成,其說菩薩也:
1、三乘同入無餘涅槃而發菩提心,其精神為「忘己為人」。
2、抑他力為卑怯,「自力不由他」,其精神為「盡其在我」。
3、三阿僧祇劫有限有量,其精神為「任重致遠」。
菩薩之真精神可學,略可於此見之。
印公導師特別提到龍樹論所述菩薩的偉大精神有以上三點值得我們學習,但導師在《印度之佛教》中並沒有說明這些菩薩的偉大精神出自龍樹論的什麼地方,因此筆者從《大智度論》中找出相關的內容,探討「佛力加持」、「易行道」、「聞佛名得道」與「果報迴向」之真實意涵,探索菩薩精神的真正意趣。
另一篇〈解脫道與菩薩道〉,是2005年發表於香港的「印順導師百歲嵩壽佛法講座系列——人間佛教與現代社會」,因為對象是一般聽眾,所以扼要敘述解脫道與菩薩道的修學綱要。(一)「解脫道」:重點是以出離心修學「戒、定、慧」三增上學。戒學包含「道德規範、生活規定、僧團公約」,其中尤以「道德規範」為根本。禪定有四禪八定,要引發無漏慧,最少要有「未到定」為依才行;非想非非想定因為定力太強,觀照力薄弱,反而無法依著它來引發無漏慧。然而解脫,不能只依禪定,而是必須要有智慧,佛教中談到的智慧有「自相的智慧」與「共相的智慧」,要得無漏解脫,必須體證「共相的智慧」才行。而其中最重要的「共相」就是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二)「菩薩道」:菩薩法門無量誓願學,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三心(菩提心、慈悲心、性空慧)修六波羅蜜。
最後一篇〈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是為紀念印公導師圓寂一周年而作。印公導師於《印度之佛教》〈自序〉(p.6~p.7)中提出一劑復興佛教的良方:「能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機應慎),攝取後期佛教之確當者,庶足以復興佛教而暢佛之本懷也歟!」導師認為:要暢佛本懷,應「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但是根本佛教因為受到當時學風的限制,菩薩道並未受到重視。因此,要復興佛教,更應「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而此「中期佛教之行解」,主要就是《般若經》、《中論》、《大智度論》等初期大乘經論所說的「行持與義解」。中期佛教(初期大乘佛教)深化緣起無我,在「義解」方面,正確把握緣起與空性之中道義;在「行持」方面,則以三心修六度廣利益眾生,直探佛陀悲濟眾生的本懷,行人間大乘正行,以趨向佛道。
另外,印公導師認為:「佛法」、「初期大乘佛法」、「後期大乘佛法」、「秘密大乘佛法」等印度佛教四個階段的佛教,各個階段聖典的特色,不外乎是四悉檀(第一義悉檀,對治悉檀,各各為人悉檀,世界悉檀)的重點分別開展。而其中「初期大乘佛法」之宗趣,印公導師將之判攝為「對治悉檀」;可是,值得注意的是:《般若經》等初期大乘經所說的「空」就是依「涅槃」而開展,而涅槃乃是聖者的解脫境界,若配合四悉檀來說,應該是屬於「第一義悉檀」,但為何印公導師會將「初期大乘佛法」判攝為「對治悉檀」呢?在這篇文章中特別加以探討。
本書雖名為《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但菩薩道的內容非常廣泛,本書所探討的僅是其中的一少部分,筆者雖曾以日文發表過〈《大智度論》中的尸羅波羅蜜〉與〈《大智度論》中的三三昧‧三解脫門〉,由於無暇譯成中文,而未能收錄;此外還有許多主題想寫但還未能完成,不免覺得有些遺憾。不過稍微值得安慰的是: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提供了同學不少研究題材,如《福嚴佛學院學生論文集》(第八屆、第九屆)中有好幾篇就是有關《大智度論》的文章。而在最近這兩年之中,福嚴師生合力將100卷的《大智度論》全部研討過一遍,筆者指導同學編講義,加新式標點,並參考吉藏大師的《大品經義疏》、慧影大師的《大智度論疏》及印順導師《大智度論筆記》等作科判,加腳注,最後整理成六冊厚厚的講義,且將電子檔公開於福嚴佛學院網站上。希望我們所作的《大智度論》講義,能提供大家閱讀與研究的便利,更期待日後能看到更多有關《大智度論》的研究成果。
由於本書是過去數篇論文的合輯,部分內容有些重複,格式也未能統一,加上倉促成書,僅能就發現的錯誤略作修正,對於讀者深感抱歉!而疏漏、錯誤之處,也懇請教界先進、善知識法友慈悲指正。
最後,要特別感謝惠敏法師於百忙中慈悲為拙作寫〈序〉,惠敏法師是我在中華佛學研究所的同班同學,在學佛過程中,得到惠敏法師的教導特別多,真是末學的良師益友!此外,也非常感謝開仁法師、圓融法師、開國法師、紀明杰同學幫忙校對、排版;高雄市正信佛教青年會、美國佛教會及慈濟榮董兼委員鄭利義、鄭陳職居士樂施印刷經費。藉助於以上善法因緣,此書才得以順利出版,謹此致上萬分的謝忱,祝願大家:福慧圓滿,共成佛道。
2006年6月18日,於福嚴佛學院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惠敏法師.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目次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二、戒的定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三、戒的種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四、初期大乘佛教的戒學──十善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五、龍樹戒學的立場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壹、《大智度論》的戒學思想 六、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二、十善道是凡夫及二乘與大乘共學的法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三、以十善道為尸羅波羅蜜的理由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四、持戒與破戒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五、在家菩薩與出家菩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貳、《大智度論》中的十善道 六、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参、《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参、《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二、般若波羅蜜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参、《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三、方便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参、《大智度論》之般若波羅蜜與方便 四、結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二、「般若波羅蜜」之語意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三、何謂般若波羅蜜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四、緣起﹑空﹑假名﹑中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五、如何得般若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六、菩薩的般若與二乘的般若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肆、《大智度論》中的般若波羅蜜 七、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二、龍樹所處的時代及其論著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三、龍樹的菩薩精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伍、印順導師讚歎的菩薩精神 四、結語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二、解脫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三、菩薩道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陸、解脫道與菩薩道 四、結論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一、前言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二、印順導師對佛教史之分期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三、依四悉檀說明「中期佛教」之重點開展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四、中期佛教之義解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五、中期佛教之修行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六、「梵化之機應慎」之意義
《深觀廣行的菩薩道》柒、印順導師「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的宗趣 七、結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