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二)

念佛、吃素、誦經                                                   
印順導師著 

、關於素食問題
二、不食肉與不食葷之意義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佛法中,葷是葷辛,指忽蒜薤韭等臭味極重的蔬菜。如大家吃他,倒也彼此無所謂;一人、少數人吃,而大眾不吃,那股怪味,別人聞到了是不免惡心的。所以佛弟子避免食他;如由於治病而不能不食,即不許參加群眾的集會,以避免別人的嫌厭。
         佛教遮制食葷,本義如此,與一般所說的不食葷(不食肉),並不相同。至於一般所說的素食,大體上與蔬食及不肉食相近。
         然依佛法說:佛教徒並非絕對的蔬食(吃菜)主義者,蔬菜中的葷辛──蒜薤等是不食的。也不是絕對的反肉食(從動物而來的食品)者,牛羊的乳酪,是佛所許食的。所以佛法不是一般所想像的食菜、不食肉,佛教徒的不食肉,只是「不殺生」的實踐。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壹)、(一)、念佛、吃素、誦經是菩薩行的初方便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壹)、(二)、為增長信願、慈悲、智慧而修學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一)、素食為中國佛教的優良特色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三)、素食是護生利生精神的實踐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四)、肉食者似是而非的見解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五)、從情理與心境的關係談不殺生的真義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六)、殺生罪之輕重依殺者的心境來論定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七)、假科學之名而主張殺生之謬見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八)、釐清歷史、環境、信仰而造成的問題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九)、從環境與根性談護生精神的實踐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十)、非肉食不可的謬說  



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貳)《佛教史地考論》(下編9)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
              釋厚觀 
                                      (20097月,美國佛法度假)
貳貳)《佛教史地考論》(下編9
《佛教史地考論》是《妙雲集》的第二十二本,下編的第九本。這本書收錄了〈中國佛教史略〉、〈印度佛教流變概觀〉、〈佛滅紀年抉擇談〉、〈論佛滅的年代〉、〈紀念佛誕說佛誕〉、〈龍樹龍宮取經考〉、〈楞伽經編集時地考〉、〈文殊與普賢〉、〈護法韋馱考〉、〈玄奘大師年代之論定〉……等許多關於歷史、地理、人物、年代考證的問題。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前言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壹)    《般若經講記》(上編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    《寶積經講記》(上編2)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叁)    《勝鬘經講記》(上編3)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肆)    《藥師經講記》(上編4)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伍)    《中觀論頌講記》(上編5)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陸)    《攝大乘論講記》(上編6)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柒)    《大乘起信論講記》(上編7)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捌)    《佛法概論》(中編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玖)    《中觀今論》(中編2)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    《唯識學探源》(中編3)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壹)《性空學探源》(中編4)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貳)《成佛之道》(中編5)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叁)《太虛大師年譜》(中編6)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肆)《佛在人間》(下編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伍)《學佛三要》(下編2)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陸)《以佛法研究佛法》(下編3)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柒)《淨土與禪》(下編4)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捌)《青年的佛教》(下編5)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玖)《我之宗教觀》(下編6)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拾)《無諍之辯》(下編7)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壹)《教制教典與教學》(下編8)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叁)《華雨香雲》(下編10)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肆)《佛法是救世之光》(下編1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壹)    《華雨集》第一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貳)    《華雨集》第二冊:《方便之道》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叁)    《華雨集》第三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肆)    《華雨集》第四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伍)    《華雨集》第五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叁、《永光集》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壹)    《印度之佛教》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貳)    《印度佛教思想史》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叁)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肆)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伍)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陸)    《空之探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柒)    《如來藏之研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捌)    《中國禪宗史》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伍、編纂類         (壹)    《雜阿含經論會編》(3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伍、編纂類         (貳)    《太虛大師選集》(3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陸、其他             (壹)    《平凡的一生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陸、其他             (貳)    《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之研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後記                         一、        印順導師在佛學研究上的貢獻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後記                         、        印順導師與中國古德之比較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一)

念佛、吃素、誦經                                                   
印順導師著 

、關於素食問題
一、素食為中國佛教的優良特色
        素食──不肉食,千百年來為我國佛教界的傳統美德,符合深刻而崇高的佛教精神!唯有具備深厚文化根柢的中國佛徒,才能把他充分的發揮出來。不但成為個人的行持,深入人心,而且戒殺、禁屠,曾影響到國家的政制。素食的意義,雖並不是一般素食者所完全了解,但到底是我國佛教界的優良特色!
 可惜!近三十年來,複雜的因素侵襲他,素食制逐漸的衰落,種種邪論謬說,大大的流行起來!這不能不說是我國佛教精神可悲的沒落!難怪真誠護法的佛子,如印光大師等,要為此而痛心疾首,大聲疾呼!
 佛教徒為什麼要素食?是否一定要素食?能否做到徹底的素食?為什麼不能吃葷?這一類問題,時常有人問起。這確是社會人士所容易誤解的,一般初學所急需了解的,也是護持中國佛教所不容忽視的。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壹)《教制教典與教學》(下編8)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
              釋厚觀 
                                      (20097月,美國佛法度假)
貳壹)《教制教典與教學》(下編8
《教制教典與教學》是《妙雲集》的第二十一本,下編的第八本。

一、本書收錄了與當前佛教問題有關的文章
(一)有關教制的,如〈泛論中國佛教制度〉、〈中國佛教前途與當前要務〉、〈僧裝改革評議〉、〈建設在家佛教的方針〉、〈關於素食問題〉等。
(二)關於教典的,如〈編修藏經的先決問題〉。
(三)關於教學的,如〈論僧才之培養〉、〈論佛學的修學〉、〈談修學佛法〉、〈學以致用與學無止境〉、〈福嚴閒話〉。有關教學的這幾篇文章非常的好,能激發我們的道心,指導正確的修學方法。

二、弘法人才之培養
  培養佛教的弘法人才,決不單是對佛教有所認識,因為弘法不只是知識的灌輸。特別是身為宗教師的出家眾,要想攝受廣大的信眾,讓他們得到佛法的真利益,除了佛教知識以外,還必須具有高尚的德行,和精勤的修持,才能夠使信眾們建立信心,進而引導他們深入佛法。為了佛法的弘揚,有些人利用唱歌、幻燈,引導信眾來信佛,這是一個好方便!但從遠大處著想,要使社會人士對於佛法有真確的信解,要攝受現代的知識人士,那麼單憑這些通俗的說教,是不能達成佛教中興的目的。要復興佛教,不能只是通俗的演說而已,要讓大家知道方法,還要讓大家繼續深入;不但他改善自己,也能夠影響周遭的人,這樣的佛教才能夠發揮力量。如果只是通俗化,只得到一些淺淺的概念,自己沒辦法好好去實踐,更不能感化別人,佛教怎麼能夠中興?所以,我們要如何培養人才?導師提到,要集體修學,比如有一個戒學中心或定學中心、慧學中心,造就高深的僧才。其實,在家眾與出家眾只是身分的不同,大家都是朝同樣的目標──為佛教、為眾生而努力,目標是成佛。居士們護持出家眾,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不用為生活奔波勞碌;法師們精勤修學,也把精要的佛法教導在家眾,二者相輔相成。在家眾護持佛法,出家眾好好弘揚佛法,彼此互相合作,發揮各自的特長,那才是佛教之福。所以,這裡提到人才的培養非常重要。我常對福嚴佛學院的法師們說:「我們在佛學院好好修學,修學畢業以後,回到各個的常住,請各位好好地教導在家眾。如果沒有好的在家眾,哪能有好的出家眾呢?所以,我們要好好地修學與教導信眾。有好的在家眾,才有好的出家眾;有好的出家眾,更能夠教導出優秀的在家眾,這是良好的循環。修學不能自己一個人閉門造車,除非是智慧很高,要不然單槍匹馬其實很困難,大家彼此互相勉勵。」
以現代來說,佛法的自修、化他,太虛大師很有遠見,他創設佛學院,以聞思經教的慧學為中心,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方向。注意「信心堅強」,「戒行清淨」,以念誦、懺悔等來培養宗教情操,而將自己安立於僧團中,安立於聞思經教的慧學中,不求速成,以待時節因緣。有很多人認為導師只是學問僧,只是作學問而沒有修證、沒有宗教情操。大家研讀印順導師的著作,覺得導師有沒有宗教情操?那太有了!這裡不是寫得很明白嗎?只靠知識是不能夠教化、感化別人的,還要有精勤的修學與高尚的德行,要以念誦、懺悔來培養宗教情操,還要安立於聞思經教,不求速成。

三、聽聞佛法的程序
大家想要修學佛法,有很多人覺得佛法浩瀚,單是這小藏經《妙雲集》已經很多了,到底要從哪裡開始學起?聽聞佛法有幾個程序,導師的這三個方法很值得我們參考:第一是「得要」,第二是「深入」,第三是「旁通」。

(一)得要
剛開始不要就想一門深入,要先找一些比較基礎、全盤性的,如《成佛之道》、《學佛三要》是很好的代表。它能夠貫徹一切的佛法,等你的架構很清楚了,再慢慢來填補它的血肉。如果骨架還沒有建立好,就想要深入,那有如鋼筋、棟樑等各方面還沒架起來,就想要蓋高樓大廈,這很困難。所以大家看導師的著作,如《學佛三要》或《佛在人間》,乃至《成佛之道》,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不要就此停下來不讀。看不懂沒有關係,先大略看一遍,看過一遍以後,有些觀念就有了。整體的觀念有了以後,對於很多的疑問,到後面或許就能自然貫通。

(二)深入
明了佛法中各宗派的概要,比如說佛教重要的思想有三寶、修學的方法、佛教的歷史等等,然後再選擇一宗或是一部經論,接著做深入的研究。這樣,對於各宗派能知道一個大概,對於三寶、四諦、緣起、空性等根本大義,也有了相當的瞭解之後,再一門深入,就不會偏執。因為如果沒有這些概要,一開始就選擇一個法門來深入,很容易會誤以為我學的這個是最高的法門。事實上,你對於其他的都還沒有接觸,不知道自己所接觸的只不過是整個佛法大海裡面的一朶浪花而已,就誤以為它是最高深的法門;也誤以為這個通了之後,全部也都貫通了,其實不一定。所以,導師教導我們要能夠先鳥瞰全體,得概要以後,再找一個相應與契理契機的來深入。所謂相應,第一個是你感到有興趣,第二個是你的能力是否堪任。你要看得進去,如果完全看不懂,這也不相應。這是第二個步驟――深入。

(三)旁通
只有深入還是不夠,接著要旁通,這很重要!有的人只想一門深入,但是我們想一想,比如挖井,一直往下挖就能夠深得下去嗎?到某種程度以後,如果沒有往旁邊挖一些,其實根本無法再挖下去。所以,深入以外,還要再旁通。佛法很多都是法法相攝,彼此互相關聯,如果你修學的部分沒有跟其他旁通,那只是佛法大海的一個角落而已。所以,深入以後,再來貫通其他的就很方便。
導師一再教導:修學佛法的第一步,必先從一般的共通的教義中,把握佛法的共通的宗要。千萬不要一下手就偏究一經一論,以為深入其微,其實是鑽入牛角,深而不通!何況能不能深,也還不知道呢。所以我們應該從此下手去學,也應該教人這樣來做,千萬不要好高騖遠。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前言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壹)    《般若經講記》(上編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    《寶積經講記》(上編2)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叁)    《勝鬘經講記》(上編3)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肆)    《藥師經講記》(上編4)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伍)    《中觀論頌講記》(上編5)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陸)    《攝大乘論講記》(上編6)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柒)    《大乘起信論講記》(上編7)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捌)    《佛法概論》(中編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玖)    《中觀今論》(中編2)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    《唯識學探源》(中編3)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壹)《性空學探源》(中編4)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貳)《成佛之道》(中編5)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叁)《太虛大師年譜》(中編6)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肆)《佛在人間》(下編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伍)《學佛三要》(下編2)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陸)《以佛法研究佛法》(下編3)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柒)《淨土與禪》(下編4)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捌)《青年的佛教》(下編5)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玖)《我之宗教觀》(下編6)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拾)《無諍之辯》(下編7)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貳)《佛教史地考論》(下編9)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叁)《華雨香雲》(下編10)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肆)《佛法是救世之光》(下編1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壹)    《華雨集》第一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貳)    《華雨集》第二冊:《方便之道》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叁)    《華雨集》第三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肆)    《華雨集》第四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伍)    《華雨集》第五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叁、《永光集》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壹)    《印度之佛教》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貳)    《印度佛教思想史》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叁)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肆)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伍)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陸)    《空之探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柒)    《如來藏之研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捌)    《中國禪宗史》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伍、編纂類         (壹)    《雜阿含經論會編》(3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伍、編纂類         (貳)    《太虛大師選集》(3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陸、其他             (壹)    《平凡的一生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陸、其他             (貳)    《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之研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後記                         一、        印順導師在佛學研究上的貢獻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後記                         、        印順導師與中國古德之比較  




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壹)、(二)

念佛、吃素、誦經                                                   
印順導師著 

、念佛、吃素、誦經
二、為增長信願、慈悲、智慧而修學
中國佛教徒所修的一般法門,念佛,吃素(放生),誦經,確為菩薩行的初方便。這是初方便,為了增長大乘的信願,慈悲,智慧而修學。然修學者,每以誦經為功德,反輕視義理的研究,這就失去了慧學方便的作用。
素食放生的,儘管吃素放生,於現實人間的種種苦迫,少有能本著慈悲而起來救護。著重了愛護眾生,忽略了愛護人類,本末顛倒,實由於不知意義,沒有能長養慈悲。
比較的說,念佛還多少能培養信心,但一般的流於迷信,少數的急求自了,真能由此而策發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薩信願,引出自利利他,為法為人的大願精進,也就太難得了!
念佛,吃素,誦經,是菩薩行的勝方便,但由於不求智慧,慈悲薄弱,偏於信仰,弄得善巧的方便法門,都不曾能盡到方便的功用。這真是中國佛教的悲哀,衰落的根源!這是不成菩薩行(難得入門)的,不能實現佛法大用的。還不夠救自己,更說不上救世了。
學佛學菩薩行,必須從這些妙方便中,認清目的。我們不是為念佛而念佛,為吃素而吃素,為誦經而誦經,我們是為了策發信願而念佛,長養慈悲而吃素,為了引生智慧而誦經。
這是方法,目的在信願,慈悲,智慧的進修。所以真心學佛,學修菩薩行的,要從念佛中策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願精進。從吃素放生中,長養慈悲,去做種種有益人世的福利事業。從誦經中,進一步的研求義理,引發智慧。這樣,才盡到了初方便的力用,奠定了菩薩學的初基。這還不過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開步走,無邊的深廣法門,應從此邁步而向前直進!

(《學佛三要》頁七七—八一)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壹)、(一)、念佛、吃素、誦經是菩薩行的初方便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一)、素食為中國佛教的優良特色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二)、不食肉與不食葷之意義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三)、素食是護生利生精神的實踐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四)、肉食者似是而非的見解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五)、從情理與心境的關係談不殺生的真義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六)、殺生罪之輕重依殺者的心境來論定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七)、假科學之名而主張殺生之謬見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八)、釐清歷史、環境、信仰而造成的問題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九)、從環境與根性談護生精神的實踐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貳)、(十)、非肉食不可的謬說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拾)《無諍之辯》(下編7)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
              釋厚觀 
                                      (20097月,美國佛法度假)
貳拾)《無諍之辯》(下編7
一、本書收錄之文章
《無諍之辯》是《妙雲集》的第二十本。這是導師與其他學者的討論文章。有評胡適的〈神會與壇經〉,因為胡適發現一些新的資料,就認為《壇經》並不是六祖所作,而是神會所作。導師一看,這裡面有很多解讀上的錯誤,所以撰文反駁他。這是短篇的;長篇的,就寫成了《中國禪宗史》。另外,有關討論大乘三系的,是與默如法師的討論,有〈大乘三系的商榷〉和〈讀「大乘三系概觀」以後〉。為什麼大乘三系會稱為性空唯名、虛妄唯識、真常唯心?導師在這兩篇文章很扼要地點出來。大家想要瞭解大乘三系,這兩篇文章可以參考。另外,還有〈談入世與佛學〉等等。

二、導師所評論的中國佛教的特色:「至圓」、「至簡」、「至頓」的思想
導師評論中國佛教有三個特色:一、理論的特色是「至圓」比如天台的「藏通別圓」,還有華嚴的「小始終頓圓」,大家都想:我是最圓滿的、最利根的圓教。所以,在理論上都在講圓融。但是,如果前面這些基礎沒有好好地分別諸法相,就一直談圓融,有些會含混融通,不一定是真的圓融。二、方法的特色是至簡」。認為只要一句佛號就好,只要參念佛的人是誰,這樣就好。只要一經一論,希望就能夠通達直到佛道。三、修證的特色是至頓」,希望頓悟成佛、橫超三界。但是這一種思想,與菩薩的正常道(好好充實自己,長久在世間利益眾生)是相違背的,值得深切反省。
  為什麼中國佛教會重視這種頓悟成佛的思想?導師從印度佛教思想史中,發現一大乘思想的逆流,就是佛德本具論。由於他們受到真常唯心思想的影響太深了,認為眾生本來就是佛,認為我本來就具有佛性,雖然還在眾生位,但是我已經具備有如來的智慧德相,只要明心見性就可以成佛。這種思想,在印度並沒有什麼起色,因為主要的宗派──中觀、唯識,都不是這樣的思想。雖然如來藏是有一些經、論,也形成一個大的學派,但在印度,最主要的宗派還是中觀和唯識。不過,這樣的思想在中國卻產生一個很大的影響。導師覺得中國佛教「至圓」、「至簡」、「至頓」的思想,反而造成空疏貧乏的流弊。因此導師自己明確地表示:斷然的贊同「佛法」與「大乘佛法」的初期行解。這「佛法」,主要是指《阿含經》;另外,贊同「大乘佛法」的初期行解,特別是龍樹學。

三、對考據的正確態度
當時胡適是根據考證,主張《壇經》是神會所作。他們用這種考據的方式來作論斷,事實上是錯誤的。但是要檢查胡適所引用的一切證據有沒有誤解、曲解,《壇經》到底是不是神會所作?導師認為只有用考證的方式才能對治它。如果不用這個方式來對治它,其他研究中國文化史、哲學史的這些作家們,還是會認同、採取胡適的論斷,因為它是經過考證而來的。所以,導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胡適用考據,導師也用考據,然後指出胡適解讀錯誤的地方。

四、運用歷史證,以更清楚地認識佛法的本質,及其因時因地的適應
同樣,我們不要排拒考據,可以用考據來還原歷史的真相。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前言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壹)    《般若經講記》(上編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    《寶積經講記》(上編2)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叁)    《勝鬘經講記》(上編3)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肆)    《藥師經講記》(上編4)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伍)    《中觀論頌講記》(上編5)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陸)    《攝大乘論講記》(上編6)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柒)    《大乘起信論講記》(上編7)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捌)    《佛法概論》(中編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玖)    《中觀今論》(中編2)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    《唯識學探源》(中編3)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壹)《性空學探源》(中編4)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貳)《成佛之道》(中編5)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叁)《太虛大師年譜》(中編6)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肆)《佛在人間》(下編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伍)《學佛三要》(下編2)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陸)《以佛法研究佛法》(下編3)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柒)《淨土與禪》(下編4)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捌)《青年的佛教》(下編5)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玖)《我之宗教觀》(下編6)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壹)《教制教典與教學》(下編8)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貳)《佛教史地考論》(下編9)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叁)《華雨香雲》(下編10)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肆)《佛法是救世之光》(下編1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壹)    《華雨集》第一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貳)    《華雨集》第二冊:《方便之道》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叁)    《華雨集》第三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肆)    《華雨集》第四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伍)    《華雨集》第五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叁、《永光集》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壹)    《印度之佛教》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貳)    《印度佛教思想史》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叁)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肆)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伍)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陸)    《空之探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柒)    《如來藏之研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捌)    《中國禪宗史》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伍、編纂類         (壹)    《雜阿含經論會編》(3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伍、編纂類         (貳)    《太虛大師選集》(3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陸、其他             (壹)    《平凡的一生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陸、其他             (貳)    《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之研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後記                         一、        印順導師在佛學研究上的貢獻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後記                         、        印順導師與中國古德之比較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福慧隨身書》No.007 念佛、吃素、誦經(壹)、(一)

念佛、吃素、誦經                                                   
印順導師著 

、念佛、吃素、誦經
一、念佛、吃素、誦經是菩薩行的初方便

         信願,慈悲,智慧,為菩薩行的宗要。無量法門的種種修習,即等於三要的進修。這是非常深廣的,現在且說初學者的初方便。念佛,吃素,誦經,幾乎是中國佛教徒的主要行持,而實是菩薩行的初方便之一。 

(一)念佛策發信願

       念佛的意義與力用,當然不止一端,然主要在策發信願。菩薩信願,是發菩提心,一切智智相應作意。於無上菩提起信願,並不容易。無上菩提是佛所圓證的,佛是無上菩提──一切智智的實證者。佛有無邊相好,無邊威力;有一切智慧,無比的慈悲。從修菩薩行以來,有種種不能說盡的,自利利他的功德。
 這樣的崇仰佛,念念以佛(因佛說法,因佛法有僧,即攝盡三寶)為皈敬處,以佛為我們的理想模範。尊仰他的功德,感激他的慈悲;從此策發信願而學佛,極為有力。大乘經廣說念佛,讚歎發菩提心,都是著重於此。
 念佛,是念佛功德(智德,斷德,恩德),念佛相好,念佛實相,念佛的清淨世界。擴而充之,如禮佛,讚佛,供養佛,於佛前懺悔,隨喜佛的功德,勸請佛說法及住世,這都是廣義的念佛法門。《智度論》說:有菩薩以信(願)精進入佛法,樂集佛功德。這是大乘中的信增上菩薩,為此別開易行道。
 然易行道也就是難行道(智、悲)的方便,所以《十住毘婆沙論》說:初學者,修念佛,懺悔,勸請等法,心得清淨,信心增長,從此能修智慧,慈悲等深法。《起信論》說:「眾生初學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因此教他「專意念佛」,可以「攝護信心」,不致退失。
 念佛的第一義,在乎策發信願,未生的令生,已生的不失,增長。念佛為心念──緣佛的功德而專念不捨,是策發信願的妙方便。像一般的口頭念佛,那是方便的方便了。

(二)吃素長養慈悲

         吃素,應正名為不食肉,這是中國佛教的傳統美德。學佛,本不一定是不食肉的。如錫蘭等南方佛教徒,西藏、日本佛教徒,都是肉食的。中國的一分佛教徒,以為吃素是小乘,大乘是不在乎的,這是根本錯誤!
 不食肉,為大乘佛教──《楞伽經》,《涅槃經》,《央掘摩羅經》等所特別主張的。不食肉的意義與力用,當然也有種種,但主要為長養慈悲。如說:「食肉斷大悲種」。菩薩應利濟一切眾生,救一切眾生苦,而現在竟忍心去殺害他,吞食他,試問慈悲心何在?
 菩薩行以慈悲為本,所以大乘法中,不食肉為當然的結論。消極的不食肉,積極的放生──救護眾生命,實為長養悲心的方便行。

(三)誦經引發智慧

        誦經,不求甚解的誦經,驀直地誦下去,也是修行方便。這雖有別種功用,主要是引生智慧的前方便。智慧的修學(真般若是現證),有聞、思、修三慧,這又開為十正法行:書寫,(經典的)供養,流傳,聽受,轉讀,教他,習誦,解說,思擇,修習。前八行,都是聞慧與聞慧的方便。
 如從前的私塾,起初熟讀熟背,其後才為他講解,明了義理。不求甚解的誦經,如初學的熟讀熟背,也可為進求義解的──聞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