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柒)《淨土與禪》(下編4)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
              釋厚觀 
                                      (20097月,美國佛法度假)
拾柒)《淨土與禪》(下編4
一、本書收錄的文章
《淨土與禪》是《妙雲集》的第十七本,收錄了〈淨土新論〉、〈念佛淺說〉、〈求生天國與往生淨土〉、〈宋譯楞伽與達磨禪〉、〈東山法門的念佛禪〉等篇。

二、心清淨、眾生淨、國土淨
談到淨土,淨是佛法的核心。淨有二方面:一、眾生的清淨,二、世界的清淨。聲聞乘所著重的,是眾生的身心清淨,重在離煩惱,顯發自心的無漏清淨。大乘不只是這樣而已,不但求眾生的清淨,還要國土的清淨。
我們常聽說一句話:「心淨則佛土淨。」有的人用唯心的立場來解釋:「這世界國土要清淨,在你的心清淨以後,看的國土就清淨。」但是這種唯心的思想,從客觀來說,真的世間國土就清淨了嗎?其實不一定。世間還有很多苦難的眾生需要救濟,以及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尚待解決,只是用唯心來看,或許清淨,但從客觀事實來說,並不是真的就清淨。這個問題,在佛典和《大智度論》都有提到,「心淨則佛土淨」的中間有一個重要的媒介──「眾生淨」。這是什麼意思?我們內心要淨化,讓自己的身心清淨;我們身心清淨,也要度化眾生,讓所有的一切眾生也身心清淨;那麼,自他都清淨以後,這樣的國土就能清淨。如果只有我自己清淨,自己家裡打掃得很乾淨,把垃圾往隔壁倒,這樣哪算清淨啊?所以,真正要國土清淨,其實是有一個重要的媒介──眾生淨,我們自己的身心清淨,也要讓一切的眾生都清淨,這樣的國土清淨才是保固、真實的。導師就重視這一點,所以在《淨土與禪》提到:心清淨、眾生淨、國土淨。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三、莊嚴淨土與往生淨土
莊嚴淨土與往生淨土。莊嚴淨土,為大乘行的通義。希望建設一個好的修學環境,讓眾生有好的環境可以修學,比較容易得到不退轉;這樣的莊嚴淨土,它是大悲願。往生淨土,那是別人已經建設一個很好的淨土,好讓眾生去那邊修學。所以,莊嚴淨土和往生淨土不一樣。比如說現在有極樂世界,大家說:「我要往生極樂世界!」但是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當時他還是法藏比丘的時候,他是去往生哪一個淨土嗎?不是!他是建設淨土、莊嚴淨土。法藏比丘不斷地修學,攝取很多淨妙佛國來建設極樂淨土,發願讓大家來修學,這是莊嚴淨土。[1]所以,導師特別在《淨土與禪》談到,不要只是一心一意想要往生而已,我們應該學大菩薩的大悲願,要莊嚴淨土。莊嚴淨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大眾,此約應機現土說。《維摩經》有一段話講得很好,它說什麼是菩薩的淨土?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深心是菩薩淨土。……[2]這段話,大家有沒有看出味道?直心是菩薩的淨土,當菩薩成佛的時候,不諂媚的眾生來生其國。試問,我們希望周圍的人是諂媚、言行不一、陽奉陰違的人嗎?我們當然不希望感得這些眾生。但是我們要怎麼樣感得正直的人,讓直心的人來跟我們在一起?依因果相應的道理,物以類聚,我們自己本身的心就要正。「直心是菩薩淨土」,因為我們發的是直心,那麼當你成佛的時候,跟你有緣、相應的眾生,自然來生其國了。「深心是菩薩淨土」,因為我們做事都很認真,都很發心、很正直,當然到時候來生其國的,都是一些具足功德的眾生。所以,什麼是成就淨土的因?發菩提心,慈悲喜捨、六度、四攝,菩薩一切功德,這些都是成就淨土的因,我們要這樣莊嚴佛土。
  再說往生淨土的法門,有通有別。是修此法門,可以往生十方淨土。修這個法門,比如你有一些共通的必修學分,修好以後,不論要往生到哪一個淨土都可以。是特殊的方便,著重於往生極樂世界。這是特殊的方便,比如《阿彌陀經》[3]說:要一心不亂,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等等,有一些佛的悲願,那是特殊的。
「通」法門的功德可以往生十方淨土,在《維摩經》提出八法:第1饒益眾生而不望報」,利益眾生而不要求回報。第(2)「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這是代一切眾生受種種的苦,把功德都迴向眾生。第(3)「等心眾生」,要平等觀一切眾生,對一切眾生視之如佛。第(4)「所未聞經,聞之不疑」,對於所未聽聞的經,聽了以後不起懷疑。第(5)「不嫉彼供」,不要嫉妒別人的供養。第(6)「不高己利」,我們不起高慢心。第(7)「常省己過,不訟彼短」,要經常反省自己的過失,不要數落別人的短處。第(8)「一心求諸功德」。[4]這八種法,像菩薩這樣的為人、為法,不論是對自己、對他人都很清淨,那難道還不能往生嗎?這樣子修集福德、智慧資糧,要往生到任何一個淨土,每一個佛國都歡迎的,這是往生淨土的穩當法門。



[1]1)參見《佛說無量壽經》卷上(大正12267a14-c15)。
2)《大智度論》卷384 往生品〉:「如阿彌陀佛,先世時作法藏比丘,佛將導遍至十方,示清淨國,令選擇淨妙之國,以自莊嚴其國。」(大正25343a2-4
[2]《維摩詰所說經》〈1 佛國品〉:「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大正14538b1-3
[3]《佛說阿彌陀經》卷1:「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大正12347b9-15
[4] 參見《維摩詰經》卷下〈10 香積佛品〉(大正14553a29-b8)。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前言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壹)    《般若經講記》(上編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    《寶積經講記》(上編2)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叁)    《勝鬘經講記》(上編3)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肆)    《藥師經講記》(上編4)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伍)    《中觀論頌講記》(上編5)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陸)    《攝大乘論講記》(上編6)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柒)    《大乘起信論講記》(上編7)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捌)    《佛法概論》(中編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玖)    《中觀今論》(中編2)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    《唯識學探源》(中編3)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壹)《性空學探源》(中編4)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貳)《成佛之道》(中編5)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叁)《太虛大師年譜》(中編6)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肆)《佛在人間》(下編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伍)《學佛三要》(下編2)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陸)《以佛法研究佛法》(下編3)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捌)《青年的佛教》(下編5)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拾玖)《我之宗教觀》(下編6)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拾)《無諍之辯》(下編7)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壹)《教制教典與教學》(下編8)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貳)《佛教史地考論》(下編9)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叁)《華雨香雲》(下編10)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壹、《妙雲集》(貳肆)《佛法是救世之光》(下編11)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壹)    《華雨集》第一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貳)    《華雨集》第二冊:《方便之道》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叁)    《華雨集》第三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肆)    《華雨集》第四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貳、《華雨集》(伍)    《華雨集》第五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叁、《永光集》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壹)    《印度之佛教》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貳)    《印度佛教思想史》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叁)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肆)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伍)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陸)    《空之探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柒)    《如來藏之研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肆、單部專著類(捌)    《中國禪宗史》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伍、編纂類         (壹)    《雜阿含經論會編》(3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伍、編纂類         (貳)    《太虛大師選集》(3冊)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陸、其他             (壹)    《平凡的一生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陸、其他             (貳)    《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之研究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後記                         一、        印順導師在佛學研究上的貢獻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後記                         、        印順導師與中國古德之比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