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
釋厚觀
(2009年7月,美國佛法度假)
(叁)《華雨集》第三冊
一、關於印度佛教早期歷史事實的五篇文章
《華雨集》第三冊收錄的〈論提婆達多之「破僧」〉、〈王舍城結集之研究〉、〈論毘舍離七百結集〉、〈阿難過在何處〉、〈佛陀最後之教誡〉這五篇文章,都是關於印度佛教早期的歷史事實。
在〈論提婆達多之「破僧」〉談到,提婆達多跟著佛出家,但是他後來有了領導欲,想要害佛而領導僧團。〈王舍城結集之研究〉、〈論毘舍離七百結集〉這兩篇則是有關經律的結集。
另外,〈阿難過在何處〉這篇文章很有意思。阿難尊者是佛的侍者,他為人非常忠厚,跟隨佛非常久的時間,可是佛入涅槃的時候,阿難還沒有證得阿羅漢。當時大迦葉尊者主持經律結集,因為阿難跟隨佛最久,而且多聞第一,記憶力非常好,由阿難來結集應該是非常合適的。可是,大迦葉尊者看阿難還沒有證得阿羅漢果,就把他拉出去,不讓他參與結集。阿難被拉出去以後,在《大智度論》等經論記載,阿難非常傷心,他說:「我跟著佛這麼久,是為了服侍佛,所以才只證初果。我沒有要證阿羅漢,是為了要服侍佛。」因為阿羅漢本身是應供,如果證了阿羅漢,是不能再當侍者的。但是大迦葉尊者不接納,而且數落阿難有六、七個突吉羅。這些過失是什麼呢?都是他以前服侍佛時的一些小過失,比如風突然吹起來,他不小心踏到佛的袈裟,類似這些,大約有六、七項。阿難尊者被指責說:「你奉侍佛不周,佛要入涅槃,你也沒有好好勸請佛住世,讓佛那麼早就入涅槃,這都是你的過失!」其實,這些都是防不勝防的事,有風吹,也不是他故意去踏佛的袈裟,所以阿難尊者覺得非常委屈。他本來或許可以這樣想:「說這些過失,都是有關於侍奉佛的。佛本身是當事人,他都不埋怨我了,為什麼你這旁觀者橫生枝節?而且如果我真的有過失,為什麼佛在世的時候你不提出來,佛入滅了,你才算老帳?」但是他非常忠厚,為了僧團的和合,他願意向大眾師懺悔,這是阿難的風格。〈阿難過在何處〉就寫了裡面的事緣,非常精彩!導師不是只有說故事,並非只是替阿難尊者打抱不平而已,事實上這裡面還提出一些歷史的事實,呈顯佛弟子性格上的不同,乃至造成部派分化的遠因,在這裡面可以找到一些線索。在佛滅後的結集大會中,阿難受到種種的責難,其實阿難的風格跟大迦葉尊者有一些不同。大迦葉尊者非常厭惡女眾,而且對於戒律是輕重等持,認為應該一律嚴格遵守。但是阿難的風格不一樣,他對女眾很尊重,覺得要得解脫,即使是女眾也不妨礙。為什麼會有比丘尼僧團的成立?這也是阿難幫女眾向佛求情的。他對於女眾的尊重,以及對法義的多聞,在各方面,其實他是非常有貢獻的。因為佛弟子風格的不同,造成未來大眾部與上座部的分化,也是未來聲聞與大乘分化的遠因。
二、《修定──修心與唯心.秘密乘》
第三冊收錄的另外一本書是《修定──修心與唯心.秘密乘》。「修心」就是修定,這裡面的內容也討論到唯心和唯識的問題。之後,也有提到秘密乘對於修定產生的一些弊病,大家可以參考。
三、〈讀「大藏經」雜記〉
第三冊還收錄〈讀「大藏經」雜記〉。導師認為大正藏這樣的編輯算是不錯,功勞也很大,不過還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所以在〈讀「大藏經」雜記〉提出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