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這邊跟大家分享一則佛典的小故事。這出自《撰集百緣經》,《大正藏》第4冊215頁的上欄到中欄。
有一次,佛在摩竭提國帶著諸位比丘遊行,走到恆河岸邊,想要渡到恆河的彼岸去,有船師在河邊,佛就告訴船師說:「你為我把這些比丘僧載到對岸去。」
船師就回答說:「先給錢,如果不給錢免談。」
佛就告訴這位船師說:「你是船師,我也是船師,你這船師只不過是載著眾生渡過世間的河流到彼岸;但是,我是度三界的眾生(凡夫眾生)渡過生死大海,到涅槃的彼岸。所以你是船師,我也是船師。像殺人如麻、瞋恚很盛的鴦掘摩羅,我也度他出離生死苦海;如摩那答陀他非常憍慢(摩那答陀在《雜阿含》92經,是翻譯成憍慢婆羅門,他非常憍慢),這樣憍慢的婆羅門,我也度他出離生死大海;還有憂留頻螺迦葉他是愚癡偏多,沒有智慧,我也能夠讓他開智慧,出離生死大海。像這樣子,不管是瞋恚熾盛的、或者憍慢的、或者愚癡偏多的,還有無量無邊的眾生,我都度他們出離生死苦海,到解脫的彼岸。我都沒有跟他們拿錢,為什麼你要帶我們這些比丘渡過這世間的小河,就一定要收錢呢?我們比丘是不蓄金銀,我度眾生出離生死大海都不拿錢,為什麼你一定要收錢?」世尊還為他說很多的法,但是他看在錢的份上,心非常堅硬,不渡就是不渡。
這時候,下游有其他的船師,一聽到佛的開示,非常歡喜,就前來跟佛說:「佛陀!佛陀!他不載你,我們很樂意!請你們搭我的船好了。」佛陀也答應。
這位船師他就整理一下船,要請這些比丘僧上船的時候,原來這些比丘僧,事實上都很有修行,有些有神通、有些證果的,就示現神通,有的在虛空,有的在河中,有的已經到彼岸了。
其他的船師看到佛還有比丘僧,現種種的神通,都歎希有難得,都很恭敬的禮拜佛、還有比丘僧。佛也為他們說法,這些船師很高興,就得到初果了。
之前死要錢的這位船師,看到這種情形:「唉呀!佛陀跟這些比丘僧根本不需要我來載他們,事實上他是給我種福田的機會,我竟然這樣子空空度過(就是沒有好好的把握住)!」就非常慚愧,就對佛陀、比丘僧虔誠的頂禮懺悔,希望能夠供養佛、還有供養僧豐盛的午齋來謝罪。佛也答應了。
結果迎請佛還有比丘僧到他家,他就準備了很豐盛的飲食,親自供養。供養完以後,拿一個小床座,請佛說法。
佛為他說法以後,這位船師他就發願:「願此供養善根功德(供養佛還有比丘僧的功德),使我來世得成正覺,也讓我廣度眾生,如佛無異(像佛這樣沒有兩樣)。」他發這個願,佛陀很歡喜,就放光,光遶三匝,還從頂而入,露出微笑。
阿難就請問佛說:「世尊為什麼微笑呢?」應當有什麼因緣才會微笑,不會無緣無故微笑。
佛就告訴阿難:「你看到這位船師,他這樣子懺悔自責,而且設齋供養了嗎?」
他說:「是的,我們已經看到了。」
佛就跟阿難說:「這位船師他以懺悔還有供養的功德,未來世經過十三劫,不會墮三惡道,他會常在天上、人中享樂;而最後身,可以成就辟支佛(成就獨覺)。(雖然他的發願如佛無異,但是最後他是成就辟支佛。)他的德號叫做:『度生死海』。」佛勉勵他度眾生出離生死海,所以他辟支佛的德號叫「度生死海」。辟支佛他雖然沒有像佛這樣子大轉法輪,但是他示現神通也度了不少眾生。佛因為這個因緣而微笑。
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好,我們大家一起共勉!
※《撰集百緣經》卷3(26)〈船師渡佛僧過水緣〉(CBETA, T04, no. 200, p. 215, a19-b27):
佛在摩竭提國,將諸比丘漸次遊行,到恒河側。
時,有船師住在河邊,佛告船師:「汝今為我渡諸眾僧。」
佛告船匠:「我亦船師,於三界中互相濟度,出生死海,不亦快[2]乎!如鴦掘摩羅瞋恚熾盛,殺害人民,我亦度彼出生死海;如摩那答陀[3]極大憍慢,卑下他人,我亦度彼出生死海;如憂留頻螺迦葉愚癡偏多,無有智慧,我亦度彼出生死海。如是等比無量眾生,我亦皆度出生死海,盡不索直[4]。汝今何故特從我索,然後渡人?」爾時,世尊如是種種與其說法;心遂堅固[5],而不肯渡。
時,河下流復有船師,聞佛所說,心懷歡喜,便前白言:「我今為佛渡諸眾僧。」佛即然可。
莊嚴船舫,喚僧乘船。時,諸比丘或在虛空,或在中流,或在彼岸。
時,諸船師見佛及僧現如是等種種神變,甚懷信敬,歎未曾有,敬禮佛僧。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心開意解,得須陀洹果。
時,前船師索價直者,見後船師渡佛、僧竟,復見神變,深生慚愧,即便以身五體投地,歸誠向佛,至心懺悔,請佛及僧。
佛即然可。還歸家中,設諸餚饍百味飲食,手自斟酌。供佛、僧已,取一小床在佛前坐,渴仰聞法。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心開意解,因發誓願:「以此供養善根功德,使我來世得成正覺,廣度眾生,如佛無異。」發是願已,佛便微笑,從其面門出五色光,遶佛三匝,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而白佛言:「如來尊重,不妄有笑,以何因緣,今者微笑?唯願世尊敷演解說。」
佛告阿難:「汝今見是船師慚愧自責,設供懺悔不?」
「彼船師者,以是懺悔、設供功德,於未來世經十三劫,不墮地獄、畜生、餓鬼,天上、人中常受快樂;受最後身,得成辟支佛,號曰:『度生死海』,廣度眾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1)摩那答陀(Mānastabdha),巴利語作Mānatthaddha,即《雜阿含經》所說的「憍慢婆羅門」,參見《雜阿含經》卷4(92經)(CBETA, T02, no. 99, p. 23, c18-p. 24, b12),《別譯雜阿含經》卷13(258經)(CBETA, T02, no. 100, p. 463, c27-p. 464, b13)。
(2)《翻梵語》卷2:「摩那答陀(應云摩那部立哆,譯曰『摩那』者意,『部立哆』者飽)。」(CBETA, T54, no. 2130, p. 998, c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