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厚觀,2011.12.24)
這邊跟大家分享一個佛典裡面的故事,這故事出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這是《大正藏》24冊204頁的中欄到205頁的上欄。這是律典的因緣。
就是提婆達多因為破僧,有五百比丘就跟著他修學去了。那時候舍利弗跟目犍連他們就趕著去勸這五百比丘,勸他們說提婆達多其實並沒有正知正見,還是要回來跟佛一起修學。後來就把這五百比丘勸回來了。那佛就說,事實上舍利弗跟目犍連他們兩位過去生默契就非常好,所以這一次一個智慧第一、一個神通第一,他們能夠合作,破除提婆達多的陰謀。,
他說舍利弗跟目犍連他們過去世是一對夫妻,他的因緣是這樣子。
過去世有一個人,他的武藝非常好,經常在山上習武,他又會弓箭、又會刀等等各種技藝。後來他生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慢慢長大,他心裡想:「我這個女兒不應該輕易就把她嫁掉,要嫁嘛!至少要跟我比較相應,志向比較一致的人才嫁給他。」
隔了不久就有兩個男人上山來拜師學藝。一位就把五種技術全部都學會了;那另外一位呢,他只有學了其中一樣,另外四項都沒有學成。當然,他的女兒就嫁給五種技藝都學成的人。
那只學了一種技藝又沒有娶到妻子的,他就忿忿的離開了。後來呢,他就跟著盜賊為伴,就開始練習更專精刀法,在路旁等著,哪一天他的師兄路過的時候,就要把他殺害。
過了不久,這個學成了五種技藝的男人他就帶著妻子,乘著車要到遠地去。那在一個地方看到很多商人聚集在那邊,一直不再往前走,他說:「誒!你們為什麼停在這個地方不再往前走?」他說:「前面有盜賊擋路。」他說:「盜賊有什麼好怕的!如果你們不走,那我先走。」結果他駕著車,載著妻子就往前走,其他人就跟在後面。
那時候盜賊他們在樹上偵查,一看到有人來了,就跟盜賊的頭子講:「哦!現在有車子來了!」
那其中有一個盜賊就事先去勸他,他說:「你要迂迴而走,你不要來了,我們這裡有一個武藝高強的人。」
那個人說:「你武藝高強,我也不錯啊!」
結果這個賊主他就派了五個人來跟他共戰,結果呢,沒三兩下這五個盜賊一下就被擺平了,就死掉了。後來這個賊主又派了三七人(可能二十幾位)來。誒,一下子又通通被他殺光了。後來所有的盜賊全部出動,結果都戰死了,只剩下一位,就是他的師弟。結果兩個人一看,原來是師兄弟,兩個人交戰。
那這個師兄他就放箭,一共有五百支箭,放了四百九十九支。結果呢他的師弟,因為他刀法非常純熟,通通把它擋掉了,只剩下最後一根箭。
他太太就說:「老公啊!你留這根箭幹什麼?趕快射!趕快射啊!」
他說:「不行!不行!他刀法很好,而且他防備心很強,一定要在最好的時機,他防備比較弱的時候,能夠一箭讓他斃命。」
誒,結果他妻子一聽以後就非常有默契,就跳下車開始翩翩起舞。結果這個盜賊他心裡一貪染,失神,一閃神以後,他先生馬上一拉弓,一箭就射中了。
這個師弟他在臨命終的時候,他說了一首偈訟:「此非彼車主,而能殺於我,由我起染心,觀他便失命。」就說你的箭術也不是說好到哪裡去,我的刀法也不差,我之所以會喪命,倒不是說你的箭法多麼高明,其實是因為我起了染心,一閃神而喪失了性命。
那佛就告訴比丘:「你知道這個車主是誰嗎?他其實就是舍利弗(就是會射箭的這一位)。那他的夫人是誰呢?其實就是目犍連。兩位過去是夫妻。那這個賊主其實就是提婆達多。過去舍利弗跟目犍連他們夫妻默契非常好,能夠破除提婆達多的擾亂。現在世提婆達多想要破和合僧,他們一樣把他破解。」
這個故事滿有意思的,兩個人有默契有時候不是這輩子種下的因緣,有時候過去世已經有很好的默契了。再來就是說我們開車在快速的道路上行駛,一閃神、不留心的時候,有時候會喪命;同樣的,修行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戰戰兢兢來密護根門,有時候一閃神,慧命也會喪失。
這是出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20(CBETA, T24, no. 1450, p. 204, b28-p. 205, a8):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問佛:世尊是一切智,舍利子及目乾連云何如是能作善巧方便,勸化導誘此五百苾芻,捨邪歸正來至佛所?
佛告諸苾芻:其舍利子及目連等,非但今時誑得脫彼,於過去世亦曾誑誘。
乃往過去世時有一丈夫,常在山居,善能弓射諸伎藝,後生一女,長養漸大。其人心念:今我此女不應輒嫁,若有男子,弓劍業藝與我相似,方嫁與之。
於後不久,有二男子來習伎藝,一者學成五種伎藝;一者唯學成一,餘四不得。
其人遂便將女嫁與業成之者。
於後不久其人眷屬乘車將過,路逢商人多眾將度,便問之曰:「汝等諸人何故不過?」
答言:「有賊當路。」
諸人告曰:「汝若不畏,請在先過,我等諸人隨後而往。」
既聞此語,馳車便去。
諸賊徒等上樹遙望,見彼車來報賊主曰:「今有車來!」
其人報云:「汝雖極健,我亦甚健。」
于時賊主差五人來令與共戰,咸皆致死。又差三七人來,亦都殺盡。後時總來眾戰,並俱被害。唯舊同學一人得存,最後二人交戰。
其婦問曰:何以不射?
婦人見此,即便起舞,運轉之間,彼賊樂觀,遂忘禁禦。
其夫伺之,即便放箭,應箭便死。
臨命終時而說頌曰:
此非彼車主,而能殺於我,由我起染心,觀他便失命。
佛告苾芻:「汝等當知,彼車主者,豈異人乎?今舍利子是。
時彼婦者,今目乾連是。其賊主者,今提婆達多是。
如彼過去車主及婦俱得賊便,今舍利子及目乾連善能得彼提婆達多之便,亦復如是。」
[5] 逆:15.預先;事先。《後漢書‧班超傳》:“明年春, 超 從閒道至 疏勒 。去 兜題 所居 槃橐城 九十里,逆遣吏 田慮 先往降之。13.背理。《荀子‧非十二子》:“行辟而堅,飾非而好,玩姦而澤,言辯而逆,古之大禁也。”楊倞 注:“逆者,乖於常理。”(《漢語大詞典(十)》,p.8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