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厚觀
(2009年7月,美國佛法度假)
後記
一、印順導師在佛學研究上的貢獻
導師在佛學研究上的貢獻,我引用歷史學者藍吉富教授的文章來說明。藍吉富教授在導師八十嵩壽的論文集,整理出以下幾點:
(一)對中觀學(空義)的闡釋與推演,為民國佛學界之一絕。導師對於中觀學、對空義的闡揚解釋與推論演義,確實很不容易!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把《中論》拿來看一下,裡面的偈頌很短,沒有什麼生字,但是到底在講什麼,不太好懂。《中論》這麼深,中觀的論法也很特殊,再加上中國佛教受如來藏思想影響很深,真常唯心系的色彩非常濃厚,那有誰會去重視中觀學呢?導師把《中論》以及龍樹學的精要作一介紹,寫了《中觀今論》、《中觀論頌講記》、《空之探究》、《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等書,發揚初期大乘的深觀廣行。以往我們受傳統如來藏思想的熏陶,現在因為有導師對初期大乘龍樹學的闡揚,才讓大家對性空學與如來藏學的看法稍微改觀,讓我們有個下手處,要不然真的很困難。事實上,從三論宗的嘉祥吉藏大師以來,國人中很少能夠像導師這樣對「緣起性空」大義有如此透徹的認識。導師對「空義」的研究,除了《中觀今論》、《中觀論頌講記》、《性空學探源》及《空之探究》等書以外,《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裡面的般若法門也很值得精讀,因為它是談《般若經》。
(二)對大乘教義體系有為古人所不及的判教思想。導師對大乘教義體系的判攝有跟古人不一樣的地方,甚至有為古人所不及的判教思想。前面我在談《成佛之道》的時候,曾引到太虛大師的說法:天台與華嚴的判教雖然是有功績,但是它的判攝是從低到高,有「小始終頓圓」與「藏通別圓」;然而大家都自以為是圓教的人,誰肯劣根自居呢?由於有這樣的想法,結果把前面的這些經教都廢棄掉了。但是導師的判攝與古德不同,導師尊重印度佛教史的事實,其「大乘三系教判」之說,一洗宗派偏見,不但合乎歷史軌跡的發展,而且在空有二系之外,揭發真常唯心思想之存在事實,使後人對印度大乘佛教的浩瀚義海,能洞見根源。
(三)為印度佛教之發展及佛經之形成過程,理出清晰的脈絡。這一點是中國古德所不容易做到的。中國古德認為所有的經典都是佛一代時教所說,但是這樣的講法,不容易為現代所承認。導師著有《印度之佛教》、《印度佛教思想史》,及《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乃至《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等,都理出一個清晰的派絡,發現前人所未見的歷史通則。導師也很善巧地以四悉檀,解釋佛典為什麼彼此之間有義理差距。
(四)華文佛教資料的應用價值,透過導師的著述,而發揮的淋漓盡致。在舉世盛推梵文、巴利、西藏文佛典的聲浪裏,導師不卑不亢地揭櫫華文佛典的重要性。這在前面有介紹過。此外,導師在〈漢譯聖典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一文中有完整的說明,可參閱。[1]
(五)《成佛之道》是導師為初學者所撰的體系性佛學著作,也是華文系佛教徒信仰的重要指針。該書與《妙雲集》下編諸書,在華文佛教界,發揮了極大的啟蒙作用。其實不只是初學者,即使是久學者讀《成佛之道》,對於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之架構,及大乘三系的融通等也很受用。《成佛之道》對於菩薩修行的歷程,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都有完整的敘述,真的是非常好!對於大家修學佛法,給予極大的啟發,值得精讀。
(六)《中國禪宗史》在海內外學術界曾得到普遍的重視,該書也已成為治斯學者必備的重要參考書之一。中國佛教並不是導師主要的治學領域,《中國禪宗史》屬於「業餘」作品,甚至還受到大家的普遍重視和參考、引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