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厚觀(福嚴推廣教育班,2012.12.08)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家好!
這裡跟大家分享一則佛典故事,這故事出自《大莊嚴論經》,在《大正藏》第4冊272頁下欄到273頁的下欄。
如果臨命終時,想要把財物帶到後世去,這其實是不可能的事。除非行布施等功德,否則是無法帶到後世去的。因此,如果畏懼後世得到貧窮的果報,那今生應當努力修布施等善行。
過去曾經有一位國王名叫難陀,這位國王努力積聚了各種珍寶、錢財,還規劃著帶到後世去,常常默默地獨自思惟:「我現在應該將全國的奇珍異寶全部收集齊全,使其他人毫無保留地全部收到我這邊來。」國王為了貪圖積聚財寶,甚至將自己的女兒安置在婬女樓上,並且命令侍者說:「如果有人帶著財寶來追求女兒,就將這個人連同寶物一起帶到我身邊來。」國王以這種手段斂財,全國的財寶就這樣被搜刮殆盡、納入王庫中。
那時,有一個寡婦非常疼愛他的獨生子。這位獨子見到國王的女兒儀表端莊、容貌出眾、姿色非凡,便非常迷戀。不過,家中卻沒有錢財寶物可以用來與王女交往,就這樣子日思夜想,最後竟然生病了,身體瘦弱不堪,呼吸微弱而急促。
那位母親非常擔心,就問:「兒子!你是得了什麼病啊?為何如此?」獨子就將實情稟告母親,並且說:「我如果不能夠和她交往,那我必死無疑!」
母親對兒子說:「國內所有的錢財寶物,早就被國王搜刮一空沒有剩餘了,還能去哪裡找得到寶物呢?」他母親非常擔憂,左思右想,誒!忽然想起來:「你父親過世的時候,曾經在口中含了一枚金幣,如果你將墳墓挖開,從你父親的口中就可以取得這枚金幣,就用它來追求王女吧!」這位獨生子便照著母親的指示,前去挖掘父親的墳墓,並且撐開父親的嘴巴,把這枚金幣取了出來。
這孩子帶著金幣來到王女身旁,要追求王女。那王女就依照慣例,差遣侍者將獨子連同金幣,一併送到國王面前。國王看到之後就對這獨子說:「國內的珍寶幾乎已經被我搜刮殆盡了,除了我的寶庫的財寶之外,應該其他地方沒有任何的財寶了啊!你的金幣是從哪裡來的?你一定還藏了許多的寶藏。」於是便對這獨子種種嚴刑拷打,想要逼問其他寶藏到底藏在什麼地方。
這個人回答國王說:「我並沒有在地裡面藏匿任何的寶藏。是我的母親指示我:『父親過世時,在口中含了一枚金幣。』我挖開了墳墓才取得這枚金幣的。」
當下國王立刻派人前往察看真假,派去的差使到墳墓前一看,果然看到死亡的父親嘴巴被撬開了,然後才相信這個孩子所說。
國王聽了差使的回話,獨自思量著:「過去我搜羅累積了一切的寶物,希望能夠帶著這些寶物到後世去。而這個人的父親,連一枚金幣都無法帶到後世,那再多的財寶更帶不走啦!」
國王他有感而發就說了一段偈頌,大略的意思是這樣的:
「之前我辛辛苦苦地聚集一切珍貴寶物,希望能將所有的寶物跟隨自己一起帶到後世去。現在看到這個掘墓的人,竟然將亡者口中的金幣也奪走了,都不放過!這樣看來,一枚金幣都無法帶到後世去,何況再多的珍貴寶物呢?更帶不走啊!」
國王進一步思惟:「那麼,我有什麼方法,可以使這些珍寶跟著我到後世去呢?過去曾經有一位轉輪聖王叫頂生王,他能夠帶著七寶——有金輪寶、象寶、馬寶、還有摩尼寶、玉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這些隨從、象、馬等七寶到天上去。
另外,羅摩王也藉著建造草橋,抵達楞伽城。(印度史詩的《羅摩衍那》裡面提到,羅摩王的王妃被邏伐拏王所奪,把她幽禁在楞伽城,羅摩王他就舉兵去征服邏伐拏王,把他的王妃救出來,這麼一段典故。)」
這位國王想:「我想要升天,卻沒有天梯;想要到楞伽城,卻又沒有橋樑。我想要將財寶帶到後世,可是現在一點辦法都沒有。」
這時候,有一位聰明有智慧又能夠察言觀色、洞察先機的大臣,知道國王的心意,就對國王說:「國王所說的的確非常有道理,如果轉生到後世,必須要有財寶。但是今世的珍寶以及象、馬等等,卻無法帶到後世去。為什麼呢?國王你今世的身體,尚且還不能夠帶到後世去,更何況是財寶、象、馬等身外之物呢!身體都不能帶走,那身外之物你還怎麼帶得走呢?那麼有什麼方法才能夠讓這些珍寶帶到後世呢?那只有布施供養沙門、婆羅門、貧窮乞丐等,以這種種善行福德招感的福報,才能夠跟隨著人到後世去。所以想要把財寶帶到後世去,並不是像您這樣子囤積在寶庫中,就可以帶到後世去,不是!那必須修種種的善行,才能夠感得福德果報,帶到後世去。」
接著,大臣又說了一段偈頌,意思如下:
「一個面貌莊嚴的人,投射在水中的倒影,自然是非常的美好。而倒影的美好或者是醜陋,其實都來自於人身的面貌,倒影只不過是如實地將影像映現在水面上而已。
有莊嚴的面貌,自然水中的倒影就美好;如果是蓬頭垢面,那水中的倒影自然就醜陋。今世的所作所為就如同面貌一般,後世感得的身形相貌,就如水中如實映現出來的倒影一樣。
以戒定慧莊嚴的面貌,日後必得可愛的果報;如果造作種種惡行,則未來必定遭受非常痛苦的果報。
以誠敬的心用財物供養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以及貧窮困苦的人,就好像今世有莊嚴的面貌,那來世在三有水中(三有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在三有水中呈現的影像也必定是非常的莊嚴。因為今世修布施、持戒、智慧等善業,後世必定感得安樂的果報,就如同人有莊嚴的面貌,那其水中的倒影也一定如實地映現出來。
國王眼前擁有眾多的隨從,嬪妃、宮女,群臣百官及人民,還有表演歌舞雜戲的藝人,然而一旦臨命終時,即使再怎麼樣的悲傷依戀,他們也只能送國王您一程,頂多只到墳墓前而已。那喪事辦完之後,又各自回家了,沒有半個人能夠追隨你到墳墓裡面去的。
不論是王后、宮女、侍者等人,還有王庫所儲藏的眾多珍寶,以及象、馬、寶車、轎子,所有供人娛樂遊戲的設備,王宮、城堡、人民,乃至園林嬉戲的地方,全部都捨你而去。你只能獨自一個人走向死亡,沒有任何的人、事、物能夠隨你而去;能跟隨你的,那只有善惡業而已,這個善惡業緊緊地跟隨著你,從來不離棄。
人一旦臨命終時,呼吸急促,氣喘,上氣不接下氣,喉嚨、舌頭乾燥無比,卻無法吞嚥半滴水。
既說不出話,眼睛也看不清楚,筋血氣脈逐漸斷絕,而四大中的風(「地水火風」中的風)就像刀一般來支解我們的形體;四肢鬆弛衰弱,人體的關節敗壞不能轉動,全身酸痛無比,就好像被針刺一般。
到了命終時,會發現自己處在大黑暗之中,如同墮入深坑一樣,自己遊蕩在曠野中,沒有任何的同伴。這時候,只有在世時所修行的福德,能夠作為自己最親近的伙伴來保護自己。因此,如果為了後世,應該趕快修福德。」
最後又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
「當人臨命終時,一定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沒有任何的同伴;所有愛戀的親朋好友,一定都得捨棄分離;自己單獨遊蕩在無止盡的黑暗中,而且處在令人恐懼害怕的地方。
再怎麼樣親愛的人、事、物都將分離,孤獨無依沒有伴侶,所以應當及時修福德、淨化身心,努力累積善法的資糧。」
這個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
當我們命終的時候,一定是一個人獨來獨往的,其他的親朋好友頂多送到墳墓前,之後就各自回去了。自己生前所累積的財寶,當然也沒辦法跟隨我們到後世去。
就像故事中所說的,即使一枚小小的金幣都帶不走,連他自己的兒子還將金幣又搶回去。假如這樣看來,國王累積了那麼多的財寶,這些財寶人見人愛啊,不知道到時候又會被大家搶成什麼樣子呢?
另外,故事裡面有提到「好醜隨其面,影悉現水中」。我們照鏡子,鏡中人不漂亮,你不能怪鏡子啊,當然是怪自己。所以裡面提到:我們的「業影隨行」,因果「如影隨形」。我們身體長什麼樣子,影像就一定是什麼樣子嘛,而且是隨著到處走。所以,我們今世的所作所為是什麼樣子,下輩子呈現的就是如實呈現的那個樣子。
所以,我們好好反省:如果行善布施、持戒,自然能夠感得莊嚴美好的善果;如果到處欺騙、慳貪、瞋心過重、心胸狹窄,那麼他來世感得的果報可想而知。
我們希望自己未來如何,那就要看現在的心是呈現什麼樣的樣子,我們的行為又是什麼樣的行為。
今天簡單以這些跟大家共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