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家好!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則佛典故事,這故事出自《大智度論》,在《大正藏》第25冊181頁下欄到182頁上欄。
有一位比丘在林中蓮花池邊經行,聞到蓮花香,心中很歡喜,因而產生貪著的心。
這時,池神就指責這位比丘說:「你為什麼不好好在樹林下禪修靜坐,卻跑來這裡偷我的蓮花香?由於你貪著花香的緣故,原本潛藏著的煩惱又全部出現了。」
這時,另外有一個人走來,跳進池中,不但摘取了許多蓮花,還挖掘蓮藕根,弄得亂七八糟之後就離開了;而池神居然什麼也沒說。
比丘說:「這個人破壞你的蓮花池,還摘取你的蓮花,你什麼也沒說;我只不過在池岸邊經行,就被你責罵,說我偷了你的蓮花香!」
池神說:「世間的惡人時常墮落在罪惡的糞坑中,骯髒的屎尿淹沒了頭,我對他沒什麼話好說。但是你是個修禪行善的好人,居然貪著這蓮花香,這樣會毀壞你的善行,所以才會指責你!就好像一匹清淨的白布沾了一點黑點,所有的人都看得見;而那惡人就像是穿著黑衣沾上了墨汁,大家都看不見,誰又會去理他呢!」
《大智度論》這段內容,可能是引自《雜阿含經》(1338經),出處在《大正藏》第2冊369頁上欄到中欄。
有一段期間,佛駐錫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那時,有一位比丘住在拘薩羅國的一處森林中。這位比丘患有眼病,眼睛看不清楚,有人教他應該常常聞蓮花的花香,可以獲得改善。這位比丘接受了這個說法,就走到了蓮花池畔,在池邊迎風而坐,聞著隨風飄來的花香。
這時,有一位掌管這座蓮花池的天神就對比丘說:「你為什麼來盜取蓮花?你是個盜香賊!」
比丘就說了一首偈頌回答,大意如下:
「我既沒有破壞、更沒有奪取池中的蓮華,我只不過在遠處聞著隨風飄來的花香而已,你怎麼說我是盜香賊呢?」
這時,天神說了一段偈頌回答,大意如下:
「沒有事先向物主求取,物主也沒有答應說要施捨給你,自己卻擅自拿取,世間人就稱他是盜賊。
現在物主沒有說要給你,你卻自己擅自取用,這正是世間所說真正的盜香賊。」
這時,有一個人來到蓮花池,連根砍下了許多蓮藕,背著沈重的蓮藕離去。
這時,比丘對天神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
「現在這個人不但砍斷了蓮花,還連根拔起,背著沈重的蓮藕離去,他才是個奸詐狡猾的人,你怎麼不阻擋他,反而指責我盜取你的蓮花香呢?」
天神於是說了一段偈頌回答,大意如下:
「胡作非為、奸詐狡猾的人,就像一件乳母衣(奶媽為小孩哺乳時所穿的衣服),浸潤的污垢、氣味很不容易去除,而奸詐的人惡習很重,哪裡值得我跟他說話呢?可是你是個修行人,跟他不一樣,值得我來勸告你,跟你講道理。
就像蒼蠅的腳沾染了白布一樣,賢明的人即使只有一點點小過錯都容易被發現;就像是墨沾污在晶瑩潔白的貝殼上,雖然很微小但還是看得見。
應當時常追求清淨,沒有繫縛,遠離煩惱;即使微細如毛髮般的小惡,在別人看起來都像泰山那麼重(不可以輕視它、不可以忽略它)。」
這時,比丘聽了之後便說了一段偈頌:
「好啊!說得好!你以這麼好的義理安慰我,希望你可以常常為我說這段偈頌,時常提醒我。」
這時,天神說了一段偈頌回答,大意如下:
「我又不是你花錢買來的奴隸,也不是他人把我送給你,讓你隨意指使的人,為什麼要我時常為你說這段偈頌來提醒你呢?你應該自己明白,哪一些是對你有利益的事才對,不需要別人常常提醒你啊!」
天神說了這段偈頌之後,比丘聽了很開心,歡喜地讚歎一番,便起身離開。他獨自在寧靜的地方,專精思惟,最後斷除一切煩惱,證得阿羅漢果。
類似的內容在《別譯雜阿含經》(358經)也可以看得到,出處在《大正藏》第2冊490頁下欄到491頁上欄。
這則故事提醒我們要守護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如《大智度論》說「以著香故,諸結使臥者皆起」,意思就是說,不要以為只是多貪聞一下香味沒有關係,必須知道:由於鼻根(六根裡面的鼻根)沒有好好守住,一旦門戶洞開,其他的五根(眼根、耳根、舌根、身根、意根)也無法守得住,所有潛在的煩惱,也很容易跟著起現行。
在佛典裡面也有一個譬喻,如烏龜牠遇到危險的時候,頭、尾、還有四肢就縮起來。這是「烏龜藏六」。我們想想,頭、尾或者四肢只要任何一個地方被咬住,有可能都會有生命的危險;人的六根也是如此,不要放逸,任何一根門戶洞開,毒就會趁虛而入,到時候慧命就不保了。
修行人應該潔身自愛,就像穿上白淨的衣服,僅僅沾上一點點墨汁,大家也看得很清楚;即使犯了如毛髮般微細的過失,在別人眼中看來,就像泰山一樣的深重。因此,要特別小心,除了不犯「戒律儀」之外,也要注意「根律儀」,密護根門,不要有絲毫的染污,也不要引起他人的譏嫌。
另外,故事中的那位比丘覺得天神說的偈頌很好,希望每天都能再為他宣說。天神回答得很妙:「我又不是你花錢買來的奴隸,也不是別人把我送給你當作傭人,為什麼要我時常提醒你呢?」同樣地,如果有人勸告我們,自己就應該要牢記在心,好好改過,不要別人再三叮嚀、提醒。
以上以這些跟大家共勉!
※ 經典原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