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厚觀(福嚴推廣教育班,2013.11.16)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家好!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則故事,這故事出自《法句譬喻經‧愛身品》,在《大正藏》第4冊593頁中欄到下欄。
過去有一個國家叫多摩羅,離都城七里遠有一處精舍,有五百位沙門常住在那裡,讀誦經教、修行。
有一位年老的比丘名叫摩訶盧,生性愚鈍,五百位沙門都輪流來教導他,但是經過了好多年卻連一首偈頌也學不會,大家都瞧不起他,不想和他在一起,經常叫摩訶盧看守精舍或做一些打掃的雜役工作。
有一天,國王請精舍的比丘們進宮接受供養,摩訶盧比丘自己心想:「我生在這世上這麼愚鈍,連一首偈頌也學不會,常被人看不起,活著又有什麼意思呢?」於是,就拿了一條繩子,走到後院的大樹下,想要上吊自盡。
佛以道眼遠遠地看到這種情形,就化身為樹神,現出半身人形,大聲呵斥阻止:「比丘!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摩訶盧就向樹神詳細地陳述自己的辛酸悲苦!
佛變化的樹神呵責摩訶盧說:「千萬不可以這麼做!你暫且聽我說。過去迦葉佛住世的時候,你曾經是精通經律論三藏的沙門,有五百名弟子,但是你自以為智慧高超,態度傲慢、輕視眾人,不願意講說經書的義理,由於當初不願意教導大眾,所以生生世世感得鈍根愚癡的果報。現在你應當反省自己的過失,為什麼要自殺呢?」
於是世尊現出佛光瑞相,並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
「懂得愛惜自身的人,會謹慎小心地守護,希望藉著人身離欲得解脫,修學正法而不懈怠。
人身為第一難得,時常勉勵自己努力學習,利益自己也能教導他人,自己不斷地精進也誨人不倦,智慧便能增長。
學習應先端正自身,然後能教導他人;如果能好好調御自身增長智慧,必能向上而到達高明的境地。
若不能珍惜自身,自己無法得到利益,又如何能利益他人?只要心念調伏、身行端正,又有什麼願望不能實現呢?
業原本為我所造,之後當然是自己受果報;造了惡業就應自己承受果報,業力非常強大就像金剛石能貫穿、粉碎寶珠一樣。」
摩訶盧比丘一看到佛現身光明瑞相,悲喜交集,他感到非常驚恐,趕緊頂禮佛的雙足,思惟佛陀所說偈頌的意義,便進入禪定,不久就在佛前證得阿羅漢道;回憶起自己過去世的許多事情,歷歷在目,曾經修學過的經律論三藏也隨即融會貫通了。
佛對摩訶盧說:「你現在趕快搭衣、拿著鉢前往王宮應供,還來得及,直接坐到五百沙門的上座。這些沙門是你過去世的五百位弟子,你還要為他們說法引導他們證得聖道,同時也要讓國王明白信受因果罪福的道理。」
摩訶盧領受佛陀的指示,便前往王宮,直接坐到上座的位置。
大家看到這種情形都非常生氣,責怪摩訶盧的所作所為,但是為了要護念國王的心意,不敢隨意責罵趕人。大家心想摩訶盧太愚昧了,不曉得應供之後要為施主說法的規矩,都替他緊張,可是卻也無能為力。
這時國王準備好食物,親自盛飯菜、羹湯供養摩訶盧,摩訶盧隨後為國王說法,他的法音如同雷震一般,清雅的文辭如大雨直下、滔滔不絕,在坐的所有沙門一聽都非常驚恐,深深地懺悔改過,隨即都證得阿羅漢果。為國王說法也都能解釋得清楚明瞭,令國王心開意解,現場的群臣百官也都證得初果。
這個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
經說:「吝惜財物,不願意施捨,會得貧窮報;吝法,不願意行法布施,會得愚癡報。」如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提到:有四種法會退失智慧,有四種法可以增長智慧。
哪四種法會退失智慧呢?第一、不恭敬法,不恭敬說法人。第二、自己懂得佛法,卻不願意教導別人,不願意說法。第三、有人很喜歡聽法,可是他卻障礙人家,不讓人家去聽法。第四、憍慢自大,輕視他人。這四種就會退失智慧。
另外有四種法可以長養智慧,哪四種呢?第一、就是恭敬法,還有恭敬說法人。第二、隨著自己所聽聞瞭解的,樂意為他人演說;而且心裡非常清淨,不求名聞利養。第三、他知道要增長智慧,必須多聞,於是非常精進多聽聞正法,如救頭燃(像頭被火燒了一般,怕來不及了,趕快好好地聽聞正法)。第四、聽聞之後要受持不忘(不是這邊聽進去,那邊又跑出來,要受持不忘),而且貴在實踐,而不貴言說。這樣的話就能夠增長智慧。
我們反省自己:我們希望自己是愚癡的人嗎?如果不希望自己是個愚癡的人,我們就要好好恭敬法、恭敬說法人;好好地聽聞正法,依法而行;不會的趕快學,學會了趕快教導他人。
以上以這些與大家共勉!
二、《十住毘婆沙論》卷9〈19 四法品〉(大正26,65c28-66a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