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家好!
今天繼續講娑羅那比丘的故事後半段,這故事出自《大莊嚴論經》,在《大正藏》第4冊323頁下欄到326頁中欄。
現在先簡單複習一下上半段故事的內容。
娑羅那比丘本來是一位王子,他放棄繼承王位,跟隨迦旃延尊者出家。有一次他在樹林中修行,巴樹提王帶著宮女們前往那座樹林遊玩,巴樹提王累了,就躺下來休息睡覺。國王睡醒之後,發現宮女們不見了,於是到處尋找,結果看到宮女們圍繞著娑羅那比丘聽他說法。巴樹提王質問娑羅那比丘是否已經證果或已經得到禪定,娑羅那比丘回答都未證得。巴樹提王非常生氣,便命人剝掉娑羅那比丘的衣服,以荊棘芒刺的棍棒使勁地鞭打。
娑羅那比丘心懷怨恨,想要還俗取回王位,率領軍隊攻打巴樹提王報仇。
迦旃延尊者勸他:你的身體被毒打而造成傷痛,即使你去報仇,對已經造成的創傷及被毒打的痛楚又有什麼幫助呢?難道這些創傷、痛苦會因為你的報復而自動癒合平復嗎?我們會有生老病死、寒熱飢渴、受到他人的打殺或蚊蟲咬傷等種種的苦,其實都是由於這個五蘊身而起。
迦旃延尊者說了一個譬喻:就好像城門邊放了一面鼓,有個人從遠地來,非常疲倦,想要在城邊睡一覺。但是進出城門的人一看到這面鼓,常會「咚咚咚、咚咚咚」地打它幾下。就這樣,人來人往,鼓聲一直都沒有停過,使得這個人沒辦法好好睡覺。因此,他對打鼓的人生起很大的瞋恨心,和很多人爭執之後,他發現問題的根源是在這面鼓而不是往來的行人,於是便起身把鼓砍破,從此便能安穩地睡一覺。
我們的色身就像是一面大鼓,只要有鼓,就有人想要去打鼓;也像是箭靶,只要有箭靶,箭就會往那邊射;同樣地,只要有色身,就免不了受到他人的打罵、毀謗或遭受蚊蟲叮咬。因此,一切苦的根源,其實是我們的五蘊身,這才是眾苦的根本。我們的身已經受苦了,何必讓心再起煩惱,讓自己苦上加苦呢?如果要避免被鞭打的痛苦,遠離死亡的恐怖,其實應該要滅除瞋恨心等煩惱,不要再來生死輪迴,這才是究竟解脫之道啊!
這時,和尚迦旃延尊者說完這偈頌之後,再對娑羅那說:「你現在應當捨棄瞋恨、憤怒、惱害的心!如果想要惱害他人,應當先聽我說。一切世間的眾生已經很苦惱,為何你還想要惱害眾生?一切眾生最終都歸屬於死王(閻羅王),我和你以及那位國王不久之後都會死,你現在為什麼還想要殺死怨家呢?一切眾生有生都終歸於死,又何必要你出手傷害?有生必有死是毫無疑問的,就像是日出就必有日落。既然身體終歸會死,又何必要你來加害?如果你傷害他,又有什麼利益、快樂呢?你曾發心出家持戒,現在卻想要傷害他人,於未來世必定會得到很嚴重的惡報,遭受無量的痛苦。那位國王也會得到自作自受的惡報,又何必你來加害?再說,那位國王傷害你,令你生起很大的瞋恨,由於瞋恚,現在造成你很大的痛苦,於未來世又會得到更大的苦報。因此,你現在應當先破除瞋恨,為何要去傷害那位國王呢?
如果你在剎那間生起瞋恨、憤怒而逼惱身心,那麼,我現在就為你解說佛法要義,應當仔細聽好這個譬喻。
就好像燃燒自己的指頭想要去燒傷他人,在未傷害他人之前,自己就已經先遭受燃燒的苦惱。
瞋恨、憤怒也是這樣,想要傷害他人卻會讓自己先遭受痛苦;身體就像是乾柴,瞋恚就是烈火,尚未燒傷他人,自身已被燒焦。
起瞋恨心想要傷害他人,或許可以成功,也可能不會成功;但是傷害到自己這件事,絕對是確定的。」
這時,娑羅那靜靜地聽完了和尚所說的佛法要義,一起修學梵行的同學都心生歡喜,互相討論著說:「娑羅那聽了和尚開示的佛法要義之後,應該就不會還俗了。」
但是,娑羅那還是心有不甘,大聲地說:「無心的人都不能忍受這種事,更何況我是有心的人,又怎麼能受得了?」
娑羅那再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
「電光在虛空中閃過,猶如金色的馬鞭一般,虛空是無情物,尚且還會發出雷聲。
何況現在我是王子的身分,和那位國王並沒有什麼差異,怎麼能忍受他的侮辱而不加以報復呢?」(無情物尚且會發出大雷聲,比丘又怎能受辱而沉默呢?)
說了這段偈頌之後,娑羅那便對迦旃延尊者說:「和尚說的是。但是,我現在的心堅固地像石頭一般,滴水不入。我一看到自己全身皮破血流,便生起瞋恚、憍慢的心。
我並非有事哀求、請託巴樹提王,也不是巴樹提王的奴隸,不是他的傭人,更不是巴樹提王的人民;我既不是盜賊,也沒有陷害人,更沒有鬥爭、擾亂巴樹提王,到底我有什麼過失,他要這樣傷害我?
巴樹提王位居王位,自恃有富貴、權力,而我現在是貧窮的修行人;每個人各有各的相貌、不同的志向,我今天只不過是以乞食維生,獨坐在空寂的樹林中修行,巴樹提王卻任意地傷害我。
我應當使巴樹提王也遭受像我這樣的痛苦,讓他不敢毀害修行人,我一定要報復,讓他睡不安穩。
我是個好人,巴樹提王卻任意傷害、侮辱,我今天一定要報復,讓巴樹提王遭受比我更大的痛苦,使得凶暴蠻橫的人不敢再隨意傷害他人。」
說完這些話,娑羅那便在和尚面前長跪說:「請為我捨戒。」
這時,共同師事迦旃延尊者及一起修學清淨梵行的同學們,大家都放聲大哭:「你今天為何要捨棄佛法?」同學們有的捉住娑羅那的手,或有的緊緊抱著娑羅那,也有人五體投地向娑羅那頂禮,並對娑羅那說:「你千萬要慎重,不可捨棄佛法啊!」並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
「你為何獨自一人遠離大眾,想要退道心、捨棄佛所制的戒法?
為何起惡心,說『佛世尊不是我的導師』?一旦捨戒回家後,若有比丘到你家乞食,難到你不會感到慚愧嗎?
你當初受戒時,曾自己立誓要盡形壽持守比丘戒,為什麼這樣言而無信,想要捨棄清淨的戒行?
你拿著鉢、穿著袈裟,以乞食維生已經很久了,為何如今卻還想要披著鎧甲、拿著刀杖投入交戰的陣營中?
巴樹提王的鞭子毀壞了你的色身,你卻想要捨棄沙門法;你為何不好好回想世尊過去世曾經是忍辱仙人,卻遭受歌利王割截手足的事?
難道只有忍辱仙人才是出家的沙門,你不也是出家的沙門嗎?難道只有忍辱仙人知道修忍辱法,你就不知道要修忍辱法嗎?(忍辱仙人被割截手足時,尚且知道沙門法必須要修忍辱;而今,你被國王鞭打、毀壞身體就想要報復,難道只有忍辱仙人知道修忍辱法,而你不知道修忍辱法嗎?)
忍辱仙人被截斷手腳,仍能生起慈愍心,堅持一心不亂;你今天只是被鞭杖捶打,而就失去道心了嗎?」
迦旃延尊者對大家說:「他的心意已定,你們就先離開,這件事由我來為你們處理吧!」
等到比丘們都離開之後,迦旃延尊者便以手撫摸娑羅那的頭頂,說:「你確定真的要走嗎?」
娑羅那回答說:「和尚!我今天一定要離開。」
迦旃延尊者說:「你今晚就暫時在此過夜休息,明天便可以離開,先不要急著捨戒。」
娑羅那回答說:「可以。今天是我最後聽從和尚的話,今晚先在和尚旁邊休息,等到明天捨戒後,我就要回家取回王位,然後與巴樹提王對抗。」
於是,娑羅那就在迦旃延尊者腳邊鋪了草當作墊子,睡在上面。這時,迦旃延尊者運用神通力,使得娑羅那深睡入夢,夢見自己的國家,娑羅那已捨戒回家,重掌王位,並集結四方重兵前往巴樹提國。
這時,巴樹提王也集結了四方重兵迎戰;娑羅那軍隊全數被擊敗,並捉拿了娑羅那帶到巴樹提王的面前。巴樹提王說:「這是個大惡人,可以抓去殺了。」
左右侍衛便在娑羅那的脖子繫上枷羅毘羅花鬘,劊子手大搖大擺發出兇惡之聲,命令大眾及侍衛拿著刀杖、棍棒圍繞在四周,捉著娑羅那走向墳墓去。
在前往墳墓的途中,娑羅那看到迦旃延尊者拿著衣鉢正準備入城乞食,娑羅那忍不住痛哭流涕,對和尚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
「我沒有聽從師長的教誨,起瞋恚心惱亂、染污了自己,現在將被押到樹下處斬,我是個敗壞佛法的人。
我現在即將死去,眾多的刀杖圍繞著我,就好像鹿被關在圍欄之中,我今天也是這樣。
我以後再也看不到這個閻浮提世間了,現在這個時間最後能見到和尚,我雖然心中還有惡念,但師長仍像母牛護念著小牛一樣慈悲地護念著我。」
這時劊子手拿著像青蓮一般的大刀,對娑羅那說:「這把刀是用來砍你的,就算你有和尚,又能怎樣?」
娑羅那苦苦哀求和尚,放聲大哭說:「我現在歸依和尚。」隨即從睡夢中驚醒,趕緊起身,向和尚頂禮說:「祈願和尚寬恕我之前違逆和尚的話。」
娑羅那又說:「我之前太愚癡了,想要捨棄佛世尊的戒法。現在,請允許我出家,我既不想報復怨敵,更不想當國王。為什麼呢?快樂如意的滋味很少,苦惱、災患卻很多!怨恨、憤怒的過失及惡報,我已經全部都體會、瞭解了,現在的我只想學得解脫法。
我的志向不堅定,輕率浮躁地對待眾生,不能善加觀察,竟然不願與有智慧的人說話,不接受他們的勸告,成為一個被大眾呵斥、責罵的人。只希望和尚能再次度我出家,請在我最憂苦煩惱時,示現慈悲憐愍相,我現在處在憂愁苦惱之中,請和尚慈悲憐愍我!」
迦旃延尊者說:「安心吧!你還沒有捨戒,我只是以神通力示現一些夢境而已。」
娑羅那一時之間還是無法相信。和尚便在右臂顯現光明相,對娑羅那說:「你還沒有捨戒,不然你看看自己的樣子。」
娑羅那很開心地說:「太好了!善知識!以方便善巧開導我;我有過失,示現夢境來幫助、引導我。
佛曾說:『善知識是滿梵行。』這句話真實不虛。有哪一個人得到解脫可以不必依止善知識的呢?只有愚癡的人才不依止善知識,這樣怎麼可能得到解脫呢?」
尊者迦旃延慈悲救拔了娑羅那比丘,讓他對巴樹提王瞋恨的毒消滅無遺餘。因此,有智慧的人,應當親近善知識。
這一則故事提醒我們:如果遭受他人打罵、侮辱,要學習忍辱仙人修安忍,不要起瞋恨心,反而要起慈悲、憐愍心,甚至像忍辱仙人那樣,發願將來成佛之後先度化對方。一切眾生有生就必有死,又何必要你出手傷害?如果起瞋恨心想要報復,就好像燃燒自己的指頭想要去燒傷他人,能不能傷害他人還不確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在還沒傷害他人之前,自己已經先燒傷了;不但現在造成很大的痛苦,來生還會遭受更大的苦報。
修行主要是在「護心」,而不是在「護身」。我們的身體充滿不淨,只是個裝滿煩惱的容器而已,即使我們再怎麼保護我們的身體,還是免不了會衰老、生病、死亡的。我們的色身就像是一面鼓,只要有鼓,就有人想要去打鼓;同樣地,只要有色身,就免不了受到他人的打罵、毀謗及生老病死等苦。因此,一切苦的根源,其實是我們的五蘊身。如果想要避免生老病死及他人打罵、毀謗等痛苦,其實應該要滅除瞋恨心等煩惱,不要再來生死輪迴,這才是究竟解脫之道!
世間最大的怨敵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瞋心等煩惱。
世間的怨敵,讓我們受到毀謗、侮辱,遭受種種委曲,或是遭受毆打、殺害,頂多只是傷害我們臭穢的色身,不會傷害我們的法身(這臭穢的色身本來早晚就該捨棄的);但如果起了煩惱的怨敵,想要報復,則會傷害自己清淨良善的法身。
而且,世間的怨敵,頂多只是傷害我們這一生一世而已;但如果我們起了煩惱的怨敵,則會殘害我們無量世,使自己生生世世都在輪迴苦海之中。
故事中還提到善知識的重要,如《增壹阿含經》等提到「善知識是滿梵行之人」。這並不是說「滿梵行的人才可以作為我們的善知識」,而是說「親近了善知識,能引導眾生走向正確的道路,讓信心、多聞、正念、布施、智慧等都能夠增長;就此意義而言,善知識者即是滿梵行之人。」釋尊本身也是因為善知識的引導,才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成佛之後並度化眾生,令眾生脫離生死苦海,因此釋尊本身也是善知識。如果釋尊往昔沒有親近善知識的話,也終必無法得到燃燈佛的授記。希望大家都能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惟,依法而行。
以上以這些跟大家共勉。
※ 經典原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