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家好!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則佛典故事,這故事出自《摩訶僧祇律》,在《大正藏》第22冊282頁中欄到下欄。
釋迦牟尼佛晚年時,提婆達多對佛說:「世尊您衰老了,不如把僧團交給我來領導。」但世尊說:「我不攝受眾,我亦是僧數(意思就是:我也是僧團中的一員,應該是以法來攝僧,就是以真理跟德行來統攝大眾僧,不是靠個人來領導)。連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連,我都沒有把僧團交託給他們,何況是你!」提婆達多心生不滿,後來挑撥和合的僧團,造成僧團分裂。當時有很多比丘規勸提婆達多,我們應該要和合,為什麼要破和合僧呢?提婆達多還是不接受,最後墮入地獄受苦報。
比丘們請問佛:「世尊!為什麼提婆達多總是不接受比丘們的勸諫,而自己遭受苦惱呢?」
佛告訴比丘們:「提婆達多不但是現在不接受別人的勸諫而自己遭受苦惱,過去世也是這樣。」
比丘們對佛說:「過去也曾經這樣嗎?」
佛說:「是啊!過去世時,有一座城叫做波羅奈,位在伽尸國。當時,有一位婆羅門在曠野挖了一口供大眾取水飲用的水井。放牧的人、撿拾木柴和雜草的人,乃至路過的行人,大家都到這口井取水飲用或沐浴淨身。
傍晚時,有一群野干也來到井邊喝地面殘留的水,可是野干群中的首領偏偏不喝地面上的水,直接將頭伸進用來汲水的瓦罐裡喝水。牠喝完水之後,就用頭頂起瓦罐,然後故意將瓦罐摔破,還將殘破的瓦罐口套在脖子上玩弄。
許多野干都紛紛對首領說:『即使是一片濕潤的樹葉也有它的功用(像很乾燥的時候一點水都沒有,這一片濕潤的樹葉還可以用來滋潤嘴唇),應該要好好地珍惜守護,更何況這個汲水的瓦罐可以利益很多人!』
野干首領說:『我只管自己玩得爽快就好,其他人會怎麼樣,和我有什麼相干!』
當時,有路人告訴婆羅門說:『您放在井邊的瓦罐已經被打破了。』
於是,婆羅門就補放了一個新的瓦罐。可是,跟以前一樣,新的瓦罐也被野干首領故意摔破。就這樣,不只摔破一個,甚至連續摔破了十四個瓦罐。
這群野干一而再,再而三地勸諫,可是野干首領完全不理會。
當時,婆羅門心裡想:『我挖了這口井是為了利益大眾、累積福德的,到底是誰在破壞?今天一定要好好查探到底是什麼原因。』
於是,婆羅門帶著瓦罐來到水井旁邊,躲在一旁暗中觀察。
一整天下來,所有路過的人用瓦罐取水飲用之後就離開了,沒有人將瓦罐打破。一直到傍晚,看到一群野干來井邊,喝殘留在地面上的水;唯獨野干首領,把頭伸進瓦罐中喝水,喝完之後就將瓦罐摔破。
婆羅門看到這種情形,便想:『可惡!就是這隻野干故意破壞我用來累積福德的水井。』於是,婆羅門回去製作了一個木罐,這個木罐不但堅固難破,而且能讓頭容易伸進去卻很難拔出來。婆羅門拿著木罐放在水井旁邊,手裡握了一根棍棒,躲在隱密的地方觀察、守候著。
同樣地,一整天下來,路人都喝了水就離開了。到了傍晚,這群野干又出現了。就像之前一樣,其他的野干都喝地面上殘留的水,只有野干首領喝罐中的水。不過,這次牠喝完水想要摔破木罐,卻怎麼樣也摔不破。婆羅門看準時機,拿著棍棒出來一陣亂打,就將野干首領打死。
這時,空中有天人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
『朋友慈悲的勸告,卻凶狠而強硬地不接受勸諫,過於頑固而招來殺身之禍,愚癡的野干就因為這樣,遭受到被打殺的苦果,困死在木罐中。』」
佛告訴比丘:「當時野干的首領,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當時那群野干同伴,就是現在勸諫提婆達多的比丘們。比丘們應當知道!過去世時,就曾經不接受朋友的好心提醒,導致自己喪失了性命;現在又不接受比丘們的勸諫,將會墮入惡道,遭受漫長時間的苦果。」
這個故事讓我們反省:一般人聽到別人指正自己的過失,總是很難聽得進去。俗語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在儒家裡也有這樣的話:「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子路聞過則喜」這一點,倒是值得我們學習。有人指責他的過失,他很歡喜地接受。大禹聽了善言,甚至恭敬地禮拜。
另有一句話說:「聖人過多,賢人過少,愚人無過。」
「愚人無過」,其實並不是愚笨的人沒有過失,而是他自己總覺得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自己一點都沒有錯。
「賢人過少」,是覺得我有些地方做得不圓滿,這過失由我自己來承擔。
「聖人過多」,則是聖人以救度蒼生為己任,做得不圓滿要多加努力,並不是眾生愚癡,而是自己智慧、慈悲不足,努力還不夠。
人或多或少都有過失,但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我們如有過失,應好好地接受別人的勸勉,懺悔就能得清淨。
以上以這些與大家共勉。
※ 經典原文
《摩訶僧祇律》卷7(大正22,282b8-c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