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家好!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則佛典故事,這故事出自《大莊嚴論經》,在《大正藏》第4冊289頁上欄到下欄。
過去曾聽說,有一個聰明機敏的農夫和同伴一起進城。那時,看到一個人,不但相貌端正,而且穿著莊嚴的衣服,配戴著各種瓔珞,馬車也裝飾得非常華麗,連帶在身邊的侍從們也都盛裝打扮得很美麗。
這位聰明的農夫就對同伴說:「不好!不好!」
同伴們都覺得很奇怪,問他說:「這個人的威望、德行都很好,容貌端正,令人喜愛敬重,哪裡不好?」
聰明的農夫說:「我是說我自己不好,不是說他不好。因為我過去世不造作功德,因此使得這一世得到這種卑賤的出身,沒有威望權勢,不受人恭敬。如果我過去能勤修福德,怎麼會比不上這個人呢?所以,我現在要精進修善行,未來一定要勝過他。」接著,他便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
「他捨離了放逸,修學善法,所以得到福德利益;我由於放逸、懈怠的緣故,不修功德善行,所以今生貧窮下賤,低下鄙俗,沒有威望、權勢。
如今我感到慚愧、自責,所以說自己不好。
我現在觀察自己,貧窮卑賤得非常可憐,都是由於被煩惱所欺騙、迷惑,被放逸所敗壞的緣故。
從今以後,我要精進地修學布施、持戒、禪定,一定要使得下一世能生在高貴的種姓中,擁有美好的眷屬,不但相貌端正,還有威望、福德,有無數的財富、侍從,凡事都不會令人厭惡,而能被世間人所尊敬;千萬不要像這輩子這樣,後悔也來不及了。
惡心是我的仇敵,欺瞞我,導致我貧困卑賤;發心懺悔、自責,勤修善行才能得到快樂。
如果造作惡業時,所有的善行都無法生起;能夠調伏心念、勤修善行的人,榮華安樂沒有一樣不具足的。
世間人說得沒錯,善惡報之間確實有差別;佛說實踐八正道,能達到涅槃解脫。
如果心總是貪戀財富名利、榮華富貴,追求後世的果報,終究逃不過衰老、敗壞等過患。我應當專心精進,趣向沒有任何怖畏的地方。什麼是沒有怖畏的地方呢?就是了脫生死,出離三界,就不會有任何的怖畏了。
就好像喝醉的畫師,畫了種種形像,等到清醒之後看到那些畫,連自己都覺得很不滿意,想要除去那些不好的畫像,畫出更殊勝美好的畫來。
由於過去世愚癡的緣故,造作惡業,因此這一世得到不好的色身;如今應當滅除惡業,求取未來殊勝的果報。看到惡果報之後,有智慧的人應該深刻地慚愧、自責。」
這一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參考。
這位聰明的農夫看到一位相貌端正、穿著華麗衣服的人,他不是忌妒,也不是只有羨慕,他反省自己:為什麼我出身貧窮、卑賤,不受人恭敬?有可能過去沒有做善事,或者過去世太高慢、輕視他人,因此今生得到卑賤的果報。這些都是因為自己過去沒有好好累積福德資糧的緣故,不能埋怨他人。
他又體會到惡心才是自己的仇敵,仇敵不是他人,是惡心。自己起的惡念才是自己的仇敵,是導致自己貧困、卑賤的主因。當造作惡業時,所有的善行都無法生起;因此必須要調伏惡念,才能發起善行,所修的善行也才能夠穩固、增長。
這位農夫一開始是希望好好修福德善行,以便未來的福報能超過他人,這樣的發心多少帶有好勝的心態;不過,他又進一步思惟:即使得到再多的榮華富貴、再莊嚴的相貌,終究逃不過無常、衰老、敗壞,仍舊在三界裡生死輪迴;必須進一步修智慧聖道,才能得到究竟解脫。
大家還記得福嚴精舍大殿前面有一幅對聯嗎?
上聯的內容是「福德與智慧齊修庶乎中道」,下聯是「嚴明共慈悲相應可謂真乘」。這是印順導師撰寫的對聯。
上聯的意思是:除了修布施、持戒等福德之外,還要修智慧,福德與智慧齊修,大致上就能近乎中道。只有修福不修慧,如大象著瓔珞;若僅有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鉢。因此要福慧雙修。
下聯是「嚴明共慈悲相應可謂真乘」,意思是說:要以光明的智慧破除無明煩惱;要得到智慧,就必須嚴格,不能放逸、懈怠;不過,對自己嚴格很好,但是不要對眾生太嚴苛,因此必須「嚴明」與「慈悲」相應,如果能這樣悲智雙運的話,就可以說是真正的大乘了!
希望大家都能夠福慧雙修、悲智雙運。
以上以這些跟大家共勉。
※ 經典原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