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厚觀(福嚴推廣教育班,2015.9.26)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家好!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則佛典故事,這故事出自《法句譬喻經》,在《大正藏》第4冊595頁中欄到596頁上欄。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園精舍時,有四位新學比丘一起來到㮈樹下坐禪修道。那時,㮈樹的花正盛開著,色澤美好且花香四溢,而這四位新學比丘沒有安貧樂道,卻互相討論著:「這世間萬物當中,什麼事物最可愛,最讓人感到快樂?」
其中一人說:「在春季三個月中的第二個月裡,各種樹木的花朵盛開時,能在原野上遊樂嬉戲,這是最快樂的事。」
另一人說:「同宗的親屬們在喜慶的日子裡聚會在一起,大家互相敬酒同歡,演奏音樂,唱歌跳舞,這是最快樂的事。」
又一人說:「累積許多的財寶,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搭乘的車馬、穿戴的服飾與眾不同,出入往來光耀顯目,成為大眾注目的焦點,這是最快樂的事。」
一人說:「妻妾都容貌端正,穿著華麗的衣服,薰染著濃郁的香氣,能隨心所欲放縱情欲,這是最快樂的事。」
佛知道這四個人應該可以被度化,卻放縱心念於色、聲、香、味、觸、法等六種情欲當中,不知道思惟無常的道理,於是呼喚這四個人,問他們說:「你們一起坐在樹下討論些什麼啊?」
這四個人便如實地稟告佛陀,說明他們自己認為最快樂的事。
佛告訴這四個人:「你們所討論的,全都是走向憂愁、恐懼、危險、滅亡的道路,並不是永遠平安快樂的事。萬物在春天繁榮,可是秋冬一到就會衰落;宗親聚會只是短暫的歡樂,終究還是要離別;財寶和車馬則是國王、盜賊、水、火、還有不肖的惡子五家所共有;妻妾的美色,是貪愛與憎恨的根源。凡夫在這世間不斷地招怨惹禍,不但危害自身,甚至毀滅了整個親族,最終帶來無窮的憂愁與恐懼。死後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或墮入八難之中無法見佛聞法,受盡種種痛苦,都是由此而生。所以,比丘捨棄世間,追求出世正道,心中立志求得無為的境地,不貪圖榮華名利,親身體證涅槃,這才是最快樂的事。」
於是,世尊便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
「貪愛喜歡生憂慮,貪愛喜歡生恐懼,如果沒有貪愛喜歡,有什麼好憂慮的?有什麼好恐懼的呢?
喜歡娛樂生憂慮,喜歡娛樂生恐懼,如果不貪圖娛樂,有什麼好憂慮的?有什麼好恐懼的呢?
貪欲生憂慮,貪欲生恐懼,斷除貪欲的繫縛並不再有貪欲,有什麼好憂慮的?有什麼好恐懼的呢?
能好樂正法、成就清淨的戒行,真誠知慚愧,身體力行,趣向解脫正道,則為大眾所敬愛。
貪欲的心態不顯現,正思惟之後才說正語,心無貪愛,必能截斷生死流而得度彼岸。」
佛告訴四比丘說:「過去有位國王名叫普安,與鄰國四位國王互為親友,普安王邀請四位國王而舉辦一個月的宴會,吃著豐盛的飲食,享受種種的娛樂,快樂極了。臨別時,普安王問四位國王說:『人生在世,什麼最快樂?』
一位國王說:『遊樂嬉戲最快樂。』
一位國王說:『宗親喜慶聚在一起,演奏音樂最快樂。』
一位國王說:『累積許多財寶,能隨心所欲獲得想要的東西,這樣最快樂。』
一位國王說:『任意地享受愛欲最快樂。』
普安王說:『你們所說的,都是苦惱的根本、憂愁及恐懼的源頭。先樂後苦,種種憂愁、悲傷都由此而生。不如寂靜,無求無欲,淡泊專一,體悟聖道最快樂。』
四位國王聽了之後,都歡喜信受理解。」
佛對四比丘說:「當時的普安王,就是我的過去身;而四位國王,就是你們四位比丘。過去我已經說過的道理,你們現在仍然不理解,生死輪迴綿綿不斷,何時才能止息呢?」
這時,四位比丘再聽到這番道理,深感慚愧,趕緊懺悔過失,心開意解,滅除心中的妄想,斷盡一切欲望而證得阿羅漢。
另外一部經《法句譬喻經‧安寧品》,還有《僧伽羅剎所集經》跟這個有點類似,不過討論的是世間什麼最苦?
過去有一位比丘在山林中樹下修行。那時,有鴿子、烏鴉、毒蛇、鹿這四種鳥獸常依附在他身旁安穩地過日子。有一天,這四種鳥獸互相討論:「世間當中,什麼最苦?」
烏鴉說:「飢渴最痛苦!飢渴的時候體力衰弱,為了食物,常常自投羅網而喪失性命,所以飢渴最痛苦。」
鴿子說:「婬欲最痛苦!當色欲衝動熾盛如火,完全不顧慮周遭任何事情,常因此而身體憔悴,甚至危害性命,所以說婬欲最痛苦。」
毒蛇說:「瞋恚最痛苦!瞋恨的念頭一生起,顧不了親疏遠近,隨意殺害眾生,一切世間眾生都不喜歡看到我。瞋恨心如火,燒毀一切功德,還增長罪根,所以說瞋恚最痛苦。」
鹿說:「驚嚇害怕最痛苦!當我們在叢林荒野之中,常常害怕獵人和豺狼來襲,讓我們驚嚇得四處奔逃,常常因此掉到深坑之中,母子分離,嚇得肝膽碎裂,所以說驚嚇害怕最痛苦。」
比丘聽了之後,對大家說:「你們說的都是旁枝末節,沒有探究到苦的根本。其實,最苦的事莫過於煩惱所感得的這個五蘊身,因為有了這個五蘊的苦報身,才帶給我們種種飢渴、婬欲、瞋恚、驚嚇害怕等苦。如果想要斷除苦的根源,必須斷煩惱得解脫才行!」
而這位比丘就是釋尊的前身。
印順導師在《佛法概論》中曾說:「佛法以有情眾生為中心,如果不從眾生著眼,而從宇宙或是社會說起,都不能把握佛法的真義。」
眾生苦很多,雖然科技發展、或者社會福利、慈善救濟等多少可以減輕眾生的苦,但是這些生、老、病、死,病或許可以有醫藥,那生死,你如何去解決呢?還有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盛苦。而其中,最主要的是由於煩惱、造業而感得「五蘊身的苦」;唯有不再來三界輪廻,才是真正的拔苦。
如果想要徹底拔苦,那就要知道苦的根源在哪裡?為什麼會有輪廻之苦?最主要就是思想跟行為。如果沒有正見,任意造作惡業、為所欲為,當然就會來三界輪迴受苦。我們知道了苦的根源,就要對症下藥。
因此,印順導師歸納得很好,佛法的核心在眾生,眾生都有苦,而苦很多,統攝為八苦,而八苦裡面最主要的是五蘊身的苦,而這苦的根源在煩惱;唯有清淨身、口、意,增長智慧,斷除煩惱,才能徹底拔苦。
我們反省一下,我們在思想上、行為上、言語上是否都如法、清淨?希望大家都能夠清淨身、口、意,我們自己清淨,也讓眾生清淨,這樣佛土才會清淨,而眾生和合無諍,也才能夠得到究竟的安樂!
以上以這些跟大家共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